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条目
标题
标识符
类
创建于
日期 (numeric:timestamp)
升序排列
降序排列
排序
改革开放时期 (1978-2012)
文化大革命时期 (1966-1976)
毛泽东时期 (1949-1978)
欢迎参与中国民间档案馆
这是中国民间档案馆发出的第一篇不定期通讯——网站编辑们对本档案馆的说明与内容跟进。
唯色
2022 记住青年带来的光亮
谌洪果
郭于华
雪访
罢工罢课罢免习近平攻略/
四通桥抗议者彭立发实施抗议前在ResearchGate平台上发布《罢工罢课罢免习近平攻略》,这份文件共20个章节,除封面和目录外共21页,是对彭立发个人政治思想的总结,也是他对自己这次行动的解释。 第一章《讨伐国贼抗议攻略》阐明了罢工和罢课的目的,即反对习近平非法连任,并推动中国走向民主、自由和繁荣。他还提出了抗议的方式:初期去中心化、在社区和大学进行网格化组织、通过信息化和非暴力手段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他设想的抗议方式包括汽车鸣笛、罢工罢课、拉横幅、发传单、烧轮胎、设路障等。 第二章是彭立发创作的打油诗《讨逆习》。 在第三章《致全国同胞的一封信》中,他列举了习近平治下中国社会的退步,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权力更替,起义及权变,讨伐了核酸清零政策的压迫性质,并分别号召军人,警察,党员,媒体,失业破产人士,企业家,公务员,大学生,知识分子等全民反抗。彭立发特别强调,要确保军人、警察、武警及政府官员能接收到抗议信息,期望能出现像民国时期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将军蔡锷那样的领导人物,以事半功倍的方式将独裁者赶下台。他写道,“全体同胞们,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如果我们沉默,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成为独裁者的奴隶。为了可以投票竞选,为公平正义,为自由民主,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来一场新的护国运动。” 第四章《选票万岁歌》呼吁全民选举人大代表和各级官员。该章中有一幅他设计的漫画,画中将核酸检测亭转变为投票站,文字写道:“投票演戏已经做了三年时间,只要把核酸检测台上放一个投票箱即可。” 第五章《我们是谁》列举了中国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底层民众、灵活就业者、失业大学生、教培职工、低端人口、小微商户、留守儿童等。结尾彭立发写道:“我们需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不需要生活在牢笼。” 第六章和第七章提到他构想的中国共产党自由竞选委员会和中国全民普选委员会,以及这些政治设想的宪法和党章依据。 第八章是彭立发对政府、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科普,他用小区业主与物业的关系来类比公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他写道:“我不会对物业公司感恩戴德,因为我是交物业费的业主,我是他的主人,他是我的仆人。” 接下来的章节中,彭立发详细描述了他对新政府的设想及主要政策诉求,包括取消强制核酸检测、实行“零八宪章”、降低税收、进行国企改革等。他最后引用了身陷囹圄的法律人士许志永的《致习近平》一文,再次表达反对习近平连任的立场。在版权声明中,他鼓励大家广泛转发这篇《攻略》。
彭立发(彭载舟)
彭立发(1974—),活动家,异见人士,网名彭载舟,黑龙江泰来县人。 2022年10月,正值“清零”防疫政策期间,中共先后召开十九届七中全会、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10月13日上午,北京繁华的四通桥挂出了两条横幅,其中一条写着:“不要核酸要吃饭!不要封锁要自由!不要谎言要尊严!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领袖要选票!不做奴才做公民!”另一条写着:“罢课罢工罢免独裁国贼习近平”。抗议者还通过广播公开反对习近平,称其为“独裁国贼”,同时焚烧轮胎燃起浓烟以吸引路人注意。此后抗议者留在事发现场直到警察到现场将其逮捕,消防员清理现场并灭火。 事件发生后不久,抗议者的推特账号被找到,网名为彭载舟,真名为彭立发,他的推特(@lifa_Petter)自我介绍为“一个热爱自由,喜欢科学和哲学的工匠”。他推特的大部分内容在被捕后被清空,上面原有对于此次行动的宣传。他原本计划的行动时间是二十大召开的10月16日:一些人认为,习近平很可能会在该次会议上续任国家主席和中共中央总书记,打破邓小平时期订下的废除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原则,再次连任最高领导人。 在实施抗议前,彭立发在ResearchGate发布宣传材料罢工罢课罢免习近平攻略。 如今,彭立发下落不明。该事件被视为六四事件后北京少见的一次抗议运动。一些媒体将抗议者彭立发称为“孤勇者”,“桥人”,或“四通桥人”。许多异见人士亦把抗议者与坦克人相比较,称其为“新坦克人”。由于后续大批网络模仿、暗语的出现,中国政府对该事件在微信和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实行严格审查。彭立发受到海内外跨世代异见人士的声援,不少人通过在网上分享他的抗议海报而形成共同的政治参与意识。据Instagram发布相关异议信息的平台统计,截至2022年10月23日,平台已收到来自全球328多所大学的1500多个反习标语投稿。 网友<a href="https://chinadigitaltimes.net/chinese/688534.html">felixxxlife分享道</a>,“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正真真切切地生活在一个被他参与塑造的历史中。我无意、也自知无力去吹奏什么号角。但我有一种幽微的期望,给自己,也给读到这些文字的读者:希望我们之中有更多人,能够认清自己正生活在一场巨大的谎言中,并且试图去对抗它——尽一切可能。(另外,如果可以的话,请不要忘记你和他人的苦难。)至于这种对抗应该采取什么方式,一位勇士已经用行动给予了他的答案;而对于怯懦如你我者,至少可以从这里开始:学会堂堂正正地生活、说话、行动,不自欺、不愚钝、不妥协。
谢幼田
孙平
陈昭
杨樱
伊险峰
吴迪
赵亮
赵亮(1971—),纪录片导演,摄影、录像艺术家,1992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1993年 起工作生活在北京。赵亮的纪录片作品大多涉及社会议题和普通人的生活,关注个人和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包括《上访》《告别圆明园》《罪与罚》等。其电影作品曾在戛纳、威尼斯、柏林电影节等首映并获得众多国际奖项。其艺术作品也在国际摄影中心(纽约)、沃克艺术中心(明尼阿波利斯),和世界文化宫(柏林)等众多艺术馆和博物馆展出。
北京上访村
北京火车南站附近的一片民房区,曾因聚居了成千上万来自全国各地的上访民众而被称为上访村。当局曾多次清拆该处的平房和窝棚,但不少上访者仍然恋守这片地苦寻青天。影片纪录了北京上访村的变迁,将镜头村庄聚焦于数千名从外省赶来的平民。他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向最高信访机构——国家信访局提出申诉,结果却一再被拒之门外。北京上访村最终于2007年被永久拆除。 《上访》获得夏威夷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以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
王剑虹
显示第 161–180 条结果,总计 1249 条
«
1
...
4
5
6
7
8
9
(current)
10
11
12
13
...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