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民间档案馆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En
  • Zh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条目

炎黄春秋2015年第3期

炎黄春秋2015年第3期

炎黄春秋2015年第2期

炎黄春秋2015年第2期

炎黄春秋2015年第1期

炎黄春秋2015年第1期

《炎黄春秋》杂志:一个体制边缘俱乐部的兴衰浮沉

《炎黄春秋》杂志:一个体制边缘俱乐部的兴衰浮沉

从追问历史真相,到自由思想启蒙,《炎黄春秋》在一个亦官亦民的灰色地带,向体制内外坚持发声,直到被迫停刊,由官方接管。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一部维吾尔族“右派”的苦难史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一部维吾尔族“右派”的苦难史

编者按:中共建政后于1957年发起的“反右运动”,席卷全国,涉及中国社会各阶层,但主要是针对知识分子的一场酷烈的思想改造运动。据官方数据,全国被直接打成右派的有55万余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出现大量关于“反右”的历史作品,但新疆、西藏等边疆地区“右派”的回忆录非常稀少。《被眼泪浸湿的土地》一书,是维吾尔族“右派”苏云古丽·恰尼谢夫的回忆录,填补了边疆地区“反右运动”历史的缺失,具有重要的价值。
《苹果日报》停刊四周年:“国家安全”逻辑下,香港新闻自由的终结

《苹果日报》停刊四周年:“国家安全”逻辑下,香港新闻自由的终结

“苹果即使落下,种子已种在香港人心中,永生不死。”
苏云古丽·恰尼谢夫

苏云古丽·恰尼谢夫

苏云古丽·恰尼谢夫,1940年出生于乌鲁木齐一个受过教育的塔塔尔族家庭,小学就读于乌鲁木齐一所塔塔尔学校,中学就读于乌鲁木齐第二中学。1957年,她考入新疆医学院。大学期间,她对中国共产党发起的一系列政治运动感到厌倦,并公开反对民族区域自治这一虚伪的少数民族自治制度。1962年毕业前夕,她与几名同学秘密组建了"东突厥斯坦劳动人民党",并担任该组织的秘书。由于中国公安机关安插在学生中的密探告密,该组织被揭发。同年4月29日,苏云古丽与同学阿布力孜、艾合买提、萨吉达等数十名维吾尔青年学生被捕。 入狱后,苏云古丽与萨吉达被关押在乌鲁木齐市第二监狱。经历一年多的监禁和严酷审讯后,她被认定为政治犯,判处长期监禁。1963年8月,她被转移至乌鲁木齐西部的西戈壁劳改营,在这里与其他政治犯一起接受强制劳动,遭受非人待遇。青春的朝气与对未来的希望逐渐被摧毁。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夕,苏云古丽从西戈壁劳改营释放,却面临更残酷的命运。当局将她押往乌鲁木齐南部的南山人民公社,在群众监督下进行劳动改造。戴着"政治犯"帽子的苏云古丽,在此经历了比监狱更黑暗的岁月:白天超负荷劳动,夜晚被拉去参加批斗会,被迫当众自我批判、忏悔。十余年的青春就这样在南山公社的精神肉体双重摧残中消磨殆尽。 1970年代后期,尽管文革结束,中共的民族政策稍微软化,但苏云古丽等政治犯的处境毫无改善。她在七十年代中期与同病相怜的青年拉提夫结婚,并迁往丈夫家乡塔城。但即使在塔城,她也无法过上正常生活,始终处于"人民专政"和政治高压之下。 1970年代末至1980年代初,中国政府批准新疆境内的俄罗斯族、塔塔尔族等历史上自俄国迁入的少数民族移居澳大利亚的申请。在自己的家乡找不到出路的苏云古丽全家紧紧抓住这个机会,于1982年移民澳大利亚,终于挣脱了中共的控制。 移澳后,苏云古丽积极参与在南澳大利亚州渐渐形成的东突厥斯坦移民社群的活动。为确保母语的延续,她主动承担南澳维吾尔语学校的教务工作和校长职务。同时,她通过向联合国等国际人权组织提交报告,揭露中共在东突厥斯坦对维吾尔等土著民族实施的同化政策。她还协助著名维吾尔诗人艾合买提·伊格姆巴尔迪成功移民澳大利亚。此外,她长期担任1994年在澳成立的"突厥斯坦协会"理事会成员,并兼任财务主管等职务。 移民后的岁月里,厄运仍伴随着苏云古丽:1985年她的父亲病逝;1988年,她49岁的丈夫拉提夫也英年早逝。此后她与子女在澳大利亚相依为命。 除《被眼泪浸湿的土地》外,她还曾出版记述其家族历史的专著《玛纳斯河畔的囚徒》。
编辑手记:不要让劳动者的声音湮灭 ——中国劳工通讯被迫关闭,民间档案馆紧急收藏其系列报告

编辑手记:不要让劳动者的声音湮灭 ——中国劳工通讯被迫关闭,民间档案馆紧急收藏其系列报告

让我们一起来倾听当代工人的声音。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

被眼泪浸湿的土地

该书是海外维吾尔社会最早用维吾尔语出版的回忆录之一。该书详细描述了维吾尔知识分子在1957年“反右运动”中的悲惨经历,填补了这一领域历史资料的空白。作者苏云古丽·恰尼谢夫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主线,记录了1957年至1982年间,在新疆的维吾尔青年知识分子的动荡经历和悲剧命运。 1957年9月,年仅17岁的苏云古丽被录取进新疆医学院。此时,毛泽东在全中国范围内发起的“双百”运动(指“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号召对党提意见)刚刚结束,整风运动开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官方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开展“反对地方民族主义”运动。苏云古丽与其他维吾尔族同学一起被迫参加“鸣放”和整风会议,而他们提出的观点导致他们在“反右运动”中受到严厉的批判和迫害。 1962年,这些学生宿舍秘密集会,成立“东突厥斯坦劳动人民党”,由苏云古丽·恰尼谢夫担任秘书,计划开展秘密政治斗争活动,以摆脱中共统治。仅仅几个月后,由于中共公安机关安插在学生中的密探告密,该组织被揭发。包括苏云古丽在内的数十名维吾尔族学生被逮捕。 在之后的很多年里,苏云古丽经历监狱服刑、在劳改营接受强制劳动,以及在人民公社接受劳动改造,精神和肉体上都受到严重摧残。 1976年毛泽东去世,文化大革命结束,1978年开始为大批的“右派”平反,同时中共的民族政策也开始“软化”,但是像苏云古丽这样被贴上政治犯标签的维吾尔族学生,案件始终未得到平反。1980年代初,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氛围下,苏云古丽也未能获得任何形式的“平反”。她最终带着全家离开故土,移民澳大利亚。 这部回忆录是苏云古丽·恰尼谢夫在流亡期间,根据她的日记、狱中笔记,以及回忆整理记录而成。全书近700页,不仅仅是作者个人经历的简单叙述,更是记录了从195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一代维吾尔族大学生动荡的生活,以及知识分子,尤其是维吾尔族知识分子在中共政权下的悲惨命运。 该书于2006年首次由伊斯坦布尔的塔克拉玛干维吾尔出版社出版,并在海外维吾尔读者中产生重大影响,成为畅销书。2015年以更大印数再版。2018年英译缩写本在英国出版。民间档案馆提供该书维语版的PDF,<a href="https://www.foyles.co.uk/book/the-land-drenched-in-tears/s-y-ng-l-chanisheff/9781910886380">英文缩写版《The Land Drenched in Tears》可于此处购买</a>。
辽阳工人运动

辽阳工人运动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09-2011)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09-2011)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11-2013)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11-2013)

中国教师争取体面工作的持久战

中国教师争取体面工作的持久战

国企改革中的工人行动

国企改革中的工人行动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07-2008)

中国工人运动观察报告(2007-2008)

 中国劳工通讯:中国工人运动系列报告

中国劳工通讯:中国工人运动系列报告

2025年6月12日,位于香港的NGO组织“中国劳工通讯”发布声明解散。这是香港《国安法》落地后又一个停运的中国民间团体。中国劳工通讯(China Labour Bulletin,CLB)于1994年成立,致力于推动中国劳工运动,长期关注中国劳工权利。该机构总部位于香港,创办人韩东方是1989年天安门民主运动中的工人领袖,是当时北京工人自治联合会创始人之一。 中国劳工通讯曾出版数十份中英文报告,涉及中国的工人运动,关注农民工、外卖骑手、女工、童工、煤炭开采和尘肺病等工人权益问题。在该机构宣布解散后,“中国劳工通讯网”也随即被关闭。民间档案馆网站紧急下载了其网站上80个中英文报告,予以留存。以下15个报告是关于中国工人集体行动的系列观察报告。
中国沃尔玛工人如何推动中国工会改革

中国沃尔玛工人如何推动中国工会改革

劳动力生产线:中国职校制度对学生的剥削

劳动力生产线:中国职校制度对学生的剥削

中国农民工子女为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

中国农民工子女为经济发展付出的代价

中国工人如何为全球供应链风险买单

中国工人如何为全球供应链风险买单

显示第 21–40 条结果,总计 1249 条
  • «
  • 1
  • 2(current)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63
  • »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China Unofficial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