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紫阳还说过什么——杜导正日记

赵紫阳还说过什么——杜导正日记

《赵紫阳还说过什么——杜导正日记》一书,经近十年保密封存后,于2010年1月17日在香港以及台湾同时出版(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台湾印刻文学生活杂志出版有限公司)。这本书首度公开了赵紫阳录音口述书稿中未发表的30多次谈话,涉及一些重大问题。该书精选了作者拍摄的40多幅珍贵的照片作为插图。全书分上、中、下三部分。记录了赵紫阳关于反腐败、新生官僚资本阶层、联邦制、以言治罪、媒体管理、政治体制改革、新左派思潮等议题的详尽表述。 购书链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58065。
恍若隔世:回眸夹边沟

恍若隔世:回眸夹边沟

本书于2004年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邢同义,曾任甘肃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酒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夹边沟农场是位于甘肃省酒泉境内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的一个农场,距离酒泉市东北约30公里。1957年这里成为一个劳教农场,在1961年10月被取缔之前,这里曾关押三千多名被打成右派的知识分子。正值大饥荒时期,大多数在农场劳教的右派知识分子因饥饿以及超强负荷的劳动而死亡。这一事件被称为夹边沟事件。夹边沟也成为关押被迫害知识分子的集中营的象征。 作者邢同义出生于甘肃天水。他自述在年少时目睹一位姓郭的邻居被打成右派,并被送往夹边沟劳教,1961年传来这位邻居在夹边沟饿死的噩耗。他自己在天水市一中上学时,数学老师就是从夹边沟幸存的基督徒李景沆。邢同义后来长期担任甘肃广播电台的记者、副台长,并于1996年到酒泉工作。在那以后,他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夹边沟以及周边的一些右派劳改农场,通过查阅大量史料,走访几十位曾经在夹边沟接受劳动改造的右派,或者是这些右派的子女,花八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反映右派遭遇的书。 与杨显惠用小说的笔法去描述夹边沟不同,邢同义的叙述以当事人访问以及一手历史资料的引用构成。据邢同义讲述,他参考的史料有夹边沟农场的《计划任务书》、《甘肃日报》1957年的反右报道等。除了访问夹边沟幸存者或他们的子女,他还找到了当时被劳教的2000多名右派当中,以抗拒劳教罪被酒泉县检察院起诉的40多名劳教者的资料。书发表之后,还有人陆续给他提供史料,比如死亡通知书、死难者的日记等。 当年夹边沟到底有多少名劳教分子?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邢同义采访了数十人,查阅了近十份资料,还找到了当年夹边沟劳教农场的生产股长罗增福,当时唯一在世的农场管理干部。根据罗增福提供的资料,邢同义研究得出结论,当年夹边沟农场总共有2800名左右的劳教人员,其中右派分子2500名左右,这一数字被认为是比较准确的。
特辑|饥荒与县城(3):亳县的惨剧

特辑|饥荒与县城(3):亳县的惨剧

该文取材于梁志远先生的六篇记述文字。梁志远在大饥荒期间担任亳县人委(即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兼任县委农村工作生产福利科科长和县委生活福利办公室副主任,很多事情都由他经手。他既亲身经历了亳县大饥荒整个过程,又经常下乡调查情况,是一个十分了解情况的历史见证人。2002年和2005年,梁志远先生根据三年农村工作笔记和有关历史资料,写了多篇记述亳县大饥荒的文章,其中《沉痛的历史教训――亳县农村人口非正常死亡实录》等几篇,由于事涉敏感,没有公开发表,其中许多材料,都在该文中第一次对外界公布。
司马璐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

司马璐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

司马璐(1919—2021)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延安遭到政治迫害,离开延安,1941年被开除出党,后持续参与倡导民主活动。1952年司马璐在香港出版《斗争十八年》,叙述自己从投奔共产党到醒悟,并最终选择自由的曲折历程。他对若干中共领导人物,如瞿秋白、张国焘等作过深入的专门研究。其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按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个人经历,第二章写中共第一代人物,第三篇专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斗争。
经历:我的1957年

经历:我的1957年

出生于1932年的和凤鸣,在甘肃日报工作期间,和丈夫王景超被打为右派,于1958年4月下旬,被下放到酒泉的安西农场劳动,丈夫则被送往著名的夹边沟农场。1960年大饥荒时期,她的丈夫饿死在夹边沟农场,她则活了下来。作为幸存者的她撰写回忆录,记述她被划为右派后,被发配至安西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的经历。本书于2001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可于此处阅读: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30134444/http://www3.nbnet.nb.ca/stao/wlcp_huofengming.htm。
特辑 |饥荒与县城(6):祸殃众生的无为“共产”梦

特辑 |饥荒与县城(6):祸殃众生的无为“共产”梦

整顿公社期间,派来了一位华东地区的一级宣传员 ,他在一次万人群众大会上提出:谁要退社,政府将和他把帐算清楚。有大军渡军时的损失账,刚解放时的救灾账,几年来的救济贷款帐,成立农业社时的贫农合作基金账,全国各地派来救灾医生,从云南、四川等地调来大米和种子的各项费用账……把老实的农民说得目瞪口呆,一个个只得背地抱怨:“原来说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现在又变卦了。”
我所亲历的政治运动

我所亲历的政治运动

本书是多位作者的合集,其中大部分作者曾任中共高官,例如李锐、萧克等人。通过作者的回忆,可以了解毛泽东时代的历次政治运动,包括文革、反右等以及多起冤案,例如胡风案的细节,有相当的说服力。本书1998年由中国大陆的中央编译局出版社出版。
劫后长忆 —— 十年动乱纪事

劫后长忆 —— 十年动乱纪事

本书作者穆欣是早期中共党员,1950年代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文化大革命初期,担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1967年被打倒并关入诏狱(秦城监狱)。此书于1997年在香港出版。由于作者的身份,此书有助于了解文革前和文革初期的高层情况。
血的神话

血的神话

1984年,胡耀邦派出1300余名工作人员前往湖南道县调查1967年发生的大屠杀。作者谭合成作为媒体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在当地获得大量机密文件和访谈资料,完成了十万字的纪实文章。但不久后,由于政治环境变化,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开始,谭被告知其文章无法发表。谭决定继续调查,多次独自前往道县做采访、补充原稿。谭搜集的资料多达数百万字,仅案例就有近 400 个,采访了几乎所有同意接受采访的关键人物。 2010年,他经由香港由天行健出版社出版《血的神话——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全书共九卷、83章、超过50万字。根据谭的调查,从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的66天里,道县所在的零陵全地区有 9千多无辜村民因被扣上反革命罪名而被杀或被迫自杀,其中包括妇女儿童。与杀人事件有直接牵连者达1万4千多人,其中国家干部426人,农村基层干部2767人,共产党员3880人。不同于之前国内出版的以知识分子受迫害为侧重的文革史,这本书呈现的是无辜百姓在文革期间遭受的系统性暴力。书中不但有大量被杀者的言行与生存状态,也有大量杀人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言行与生存状态,使普通读者得以对这一惨案形成全方位、多侧面的了解。杨继绳(参见本站关于杨继绳的条目)认为,目前流传于海内外的关于这场大屠杀的资料大部分源自于谭的调查与采访。 该书于2011年再版,2016年出版修订版,全书扩展至70万字。2017年,经谭合成同意,牛津出版社出版了由美国著名翻译家毛雪萍和郭建教授翻译的<a href="https://global.oup.com/academic/product/the-killing-wind-9780190622527?cc=us&lang=en&">精简英文版</a>。
李鹏六四日记

李鹏六四日记

《李鹏六四日记》由中国共产党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之子鲍朴推出。以一份据称李鹏在六四天安门事件期间的日记手稿而成书,新世纪出版社原订于2010年6月22日在香港出版。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时,李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总理。日记内容由1989年4月15日至6月24日为止。鲍朴表示除了把日记由原本的简体字转为繁体字以外,书中内文“不加,不减,也不会改”。此书后在美国出版。
陈诚先生回忆录——国共战争

陈诚先生回忆录——国共战争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曾任国民党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后,任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主席。《陈诚回忆录》系列丛书于2005年由台湾国史馆出版发行。全套丛书共分六卷:《北伐乎乱》(一卷),《国共战争》(一卷),《抗日战争》(两卷),《建设台湾》(两卷)。《国共战争》一卷包括“剿共——从军回忆之三”,”陈辞修先生言行纪要“、”往来函电“三部分。有关五次围剿及“戡乱战争”之经过,本书中保存了大量原始史料。蒋中正与辞修先生之间往来函电亦是在本书中首度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