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143 个项目
档案主题:The Great Leap Forward/The Great Famine
档案主题:Civil Society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143 items
图书
自由张展
出生于1983年的张展是一名中国律师,也是一名共产党体制的异议者。2020年2月初,她从上海赶到新冠疫情封控下的武汉,进行实地采访,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武汉疫情封城的视频报道。三个多月后,她被中国警方以“寻衅滋事罪”抓捕,并带回上海羁押。2020年12月,她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四年。张展在看守所、监狱里长期绝食抗议,数度传出病危消息。她的勇气与抗争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由张展》一书,由网络上的“张展关注组”负责人王剑虹编辑创作,汇集了张展发布于网络的文章、自媒体帖子,还有张展在尚未失去自由时接受的一些访谈,以及外界声援张展的诗文。并在书中回顾了张展案的经过、张展狱中的抗争及其在海内外所激起的反响,在2024年5月13日张展刑满出狱之际出版。 本书从一个侧面保存记录了中国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的历史。如今,张展的文章和声援她的文字在中国都已被审查封杀,更显得书中备份保存下来的民间声音弥足珍贵。
影视
天堂花园
2003年被称为中国公民维权运动元年,它以广州的孙志刚事件为标志。与此同时,发生了为湖南女教师黄静争取法律公正的运动,它是以受害人家人、网民、女权主义学者和活动家为主体的,并且延续了数年时间。本片记录了黄静案从立案到判决后的讨论过程,并分析针对妇女的性暴力活动。
官方文件
中国大饥荒,1958-1962
是香港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周逊从大跃进时期中国官方档案中遴选的121个大饥荒历史文献汇编。书中的档案来自六个省档案局和五个县市档案局(主要来自四川与贵州)。周逊与《毛泽东的大饥荒》作者冯客所查阅的许多档案后来再度列为机密,无法查阅。
图书
顾准日记
该书收录了目前仅存的三本顾准生前日记,一本是他1959年10月至1960年1月下放河南商城时的日记,一本是他1969年10月至1971年9月在河南息县五七干校劳动的日记,还有一本是他1972年10月至1974年10月回到北京后的日记。前两本日记写作于大饥荒和文革期间,记录了顾准如何忍受饥饿折磨及其目睹的种种悲剧,以及作为右派分子如何接受批判和改造。第三本日记虽然只是对生活的简单记录,但从中可以看出顾准在生命的最后两年几乎全是在读书、翻译和写作中度过。由于他亲身经历了反右运动、大饥荒和文革等,他的日记被认为是关于这些历史事件的宝贵资料。除了顾准的日记,该书还收录了顾准翻译的英国政治哲学家乔治·卡特林1939年出版的《政治哲学家史话》一书中关于基督教部分的手稿、给六弟陈敏之的最后一封信、数篇纪念顾准的文章,和对顾准生前好友的访谈等。该书于1997年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
图书
中国思想运动史
本书是中国著名理论学者李洪林的力作。作者在改革开放中曾是思想解放运动的代表人物,“六四”事件后被捕。1990年后继续从事写作和研究,关注当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进进程。本书主要从思想史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1949-1989)的“斗争运动”,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四十年来中国大陆所发生的屡次政治运动,剖析极“左”的思想运动戕害中国知识分子和思想异见者的原因及对社会的影响。
图书
农村人民公社史
本书作者罗平汉,湖南省安化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主任和教授。本书2003年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作为体制内学者,秉持的历史观也属于正统意识形态。书分为九章,从正统历史发展观的角度叙述了人民公社的历史。作者选取的时间节点包括大跃进的兴起、大潮、调整、反复、退却、及解体。人民公社这一制度在毛泽东的肯定下,于1958年在全国迅速推广。在当时,人民公社既是生产组织,又是基层政权。它的兴起和狂热发展,和随后发生的大饥荒密切关联。本书虽然从中共官方意识形态出发进行叙述,但采用的史料丰富详实,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人民公社的历史,对于整体性地了解人民公社来说,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文章
黄沙:2019全国看守所被羁押人待遇调查报告
本报告关注中国看守所内人权状况。黄沙律师发放问卷给他认识的执业律师,然后由执业律师拿着问卷到看守所会见被羁押人的时候,用问答的形式填写。而后回收问卷进行统计,由此形成调研报告。看守所填写的跨度时间是:2019年7月2日到2019年11月19日。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 101 份。
图书
寻找人吃人见证
这本书是作家依娃的大饥荒三部曲之一。因为母亲是甘肃大饥荒中的幸存者,依娃执着地追寻和记录那一段历史。她曾先后四次访问甘肃、陕西的十几个县,采访了两百五十人,书中记录的饿亡者名单大概八百三十人左右,记录的人吃人事件和吃人现象则多达一百二十一次。
图书
寻找大饥荒幸存者
这是作家依娃“大饥荒三部曲”中的第一部。2011年,依娃走访了甘肃秦安县、通渭县、天水地区,以及陕西耀州、户县等地,采访了两百多名大饥荒幸存者,最年长者九十五岁,最年轻者五十八岁。本书让这些最底层的、大都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自己说话、自己见证,在历史上留下他们的声音。本书以五十多名受访者的访谈录为主,记载了五百多死难者的名字,及四十九起人吃人事件。
电影及视频
寻找林昭的灵魂
这本纪录片讲述了林昭的一生。林昭在50年代末被定为右派,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处决。在成为持不同政见者之前,林昭是共产主义的狂热信徒。50年代初,作为北京大学的明星学生,她展现出了写作和演讲的天赋。然而,1957年百花运动期间,她批评了政府,并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尽管政府试图防止她发表意见,林昭仍然继续公开演讲和写作,出版了地下学生创办的期刊《星火》。 1960年,她被捕,并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尽管监狱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在狱中仍继续写作,有时甚至用自己的鲜血撰写诗集。 1968年,36岁的她被行刑队处决。 在这部纪录片中,胡杰展示了林昭现存的写作和诗歌。这些文章包含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以及对劳工和土地改革相关政策问题的评论。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胡杰还前往中国各地采访林昭的朋友和同事。他们见证了她作为学生、知识分子、或囚犯的经历。这部纪录片收录了他们的采访节选。通过这些面试,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林昭的性格和动机。 直到90年代,林昭几乎成为一个被遗忘的人物。这部纪录片促进了世界对林昭的了解。林昭的悲惨一生和遗产值得进一步考察,以加深我们对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认识。
图书
寻找家园
《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在海外流亡期间撰写的一本散文集,分为三卷。在这本书中,高尔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家乡江苏小镇高淳,到苏州,再到兰州、酒泉、敦煌、北京、成都,直到美国,高尔泰的命运随着历史跌宕起伏,历经苦难、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流亡异国。尽管这部作品极具文学性,但高尔泰在书中使用了真实的人名和地名,使这部作品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他对大饥荒,以及对敦煌研究院在 "文革 "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打压等的书写。 高尔泰在一次[访谈](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130211408/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804.html)中回答为什么写这本书时说道,“所谓寻找家园,无非就是寻找意义……人生短暂渺小,它的意义,只能植根于身外大的世界和长的历史。我的漂泊感和无意义感,也就是一种世界没有秩序、历史没有逻辑、个人没有着落的感觉,似乎是一种宿命。我写作,无非就是对这种宿命的抗拒。” 2004年,《寻找家园》前两卷审查删节版本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但仍有删节。本站上传版本为2009年由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版的繁体三卷足本。
图书
寻找逃荒妇女娃娃
这本书是作家伊娃的大饥荒三部曲之一,也是目前唯一一部有关1958至1963年甘肃、陕西逃荒妇女、儿童的口述史专著。大饥荒的重灾区甘肃省,在当时饿死一百三十多万人,十多万年龄在16至50岁之间的妇女,独自或者拖儿带女逃荒离开甘肃。三年来,作者走访了陕西省户县、周至、富平等地,采访了80多位当年来自甘肃十多个县的的逃荒妇女、儿童。这本书记录了她们在连年饥馑中的求生故事,在录音口述和拍摄照片中,保存了大饥荒研究中被忽略的记忆。
影视
夹边沟祭事
这是一部由电影制作人和女权学者艾晓明拍摄的史诗纪录片,共分五集。该片讲述了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者遇害惨案,并追踪了遇难者的后事处理。1957年反右运动后,有三千多人被送到甘肃酒泉夹边沟农场劳教,前后三年时间里 ,有两千多人死于虐待和饥饿,最后只有几百人生还。这部纪录片包含对少数幸存者的采访,并记录了后人为纪念死者所做出的努力。 导演采访了几位夹边沟幸存者和遇难者子女,听他们讲述往事;她还找到前管教人员及其后代,从不同角度了解劳改营和大饥荒的成因。这部电影由艾晓明和一群志愿者拍摄,呈现出记忆的保存和破坏之间的冲突。
文章
江棋生:中国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1989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大屠杀以及随后进行的大抓捕、大清查,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六四受害者,包括倒在血泊中的六四死难者,身中枪弹的六四伤残者、六四死难者和重殘者家属,被判刑或劳教的六四良心犯,及受到其它政治迫害的六四人士。在六四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民间恢复历史真相、重建历史记忆努力的一部分,这一报告对六四受害者当年的受难和20年来的艰辛历程给出一个基本的描述,并对造成六四受害者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言。
图书
金桥路漫
《金桥路漫》是张大发先生对于三年大饥荒时期“通渭问题”的调查报告结集。1959~61年的三年大饥荒中,通渭因饥饿及其相关因素而非正常死亡的人口,达到了全县人口的约三分之一。在通渭工作多年,并在后来参与主持编写新《通渭县志》的张大发先生,走乡串户访问村民,记录了通渭饥饿时代的故事,并于2005年通过定西市作家协会内部出版了本书,抢救了这段历史。
影视
让阳光洒到地上
王荔蕻,北京网友、公民记者和公益服务志愿者。王大姐因声援福建三网民而被控"寻衅滋事"。2011年8月12日,此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本片采访了王荔蕻的亲人、朋友、辩护律师和声援网友,记录了现场围观的历史性场景。
图书
林昭 不再被遗忘
本书收录了多篇悼念林昭的文章.包括了林昭之死, 以及林昭的爱情,追求与幻灭等等。 本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图书
刘晓波纪念文集
本书是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去世之后,由蔡楚主编的一本怀念刘晓波文章的合集。
图书
庐山会议实录
本书是李锐所著的记录1959年庐山会议的史料著作。作者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参阅中共有关部门的文献资料,翔实记录了会议前后的重要节点和事件。本书初版于1989年4月,由中国大陆的春秋出版社、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增订本于1994年6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图书
人祸:“大跃进”与大饥荒
本书作者丁抒是一名旅美中国学者,该书于1991年由香港九十年代杂志社出版,是有关中国大饥荒的第一部专著,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大饥荒研究的奠基之作,后来增订再版。本书从合作化运动讲到大跃进,大炼钢铁,人民公社,放卫星大刮共产风;再讲到庐山会议反右倾,以及1962年的七千人大会。作者收集了大量史料,在详细的考辨中描述了这场大饥荒的状况及其成因与后果。本站所分享的本书电子档来源于中国博客“编程随想”的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