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80 个项目
档案主题:Public Health
档案主题:The Cultural Revolution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80 items
影视
星火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许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一批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也被送到甘肃的武山和天水农村,在那里,他们目睹了共产党大跃进政策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出于对当局作为的震惊和愤怒,这些学生联合起来出版了一份地下杂志《星火》,揭露大饥荒实情、批判当局的专制独裁。《星火》第一期于1960 年出版,包括九篇文章和一首长诗,揭示了大饥荒惨剧的根源所在,并呼吁人们“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但当首期《星火》还未寄出,第二期尚在编辑中时,许多参与学生以及支持他们的当地人就遭到当局逮捕。《星火》一些主要成员被判处无期徒刑,后来被处决,其他关键人物也都被判处重刑。 导演胡杰在拍《寻找林昭的灵魂》的时候听说了《星火》杂志,于是开始寻找相关资料。由于影像资料的稀缺,胡杰参考了很多档案。对此,胡杰在一次<a href="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50625/cc25hujie/">采访</a>中说道:“死人不能说话,但有关他们的记录至少可以讲述一些故事。我觉得文字档案有很强的说服力。纪录片必须具有艺术性,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是真实的。当然,对纪录片来说,能有影像资料再好不过,但是拍摄大饥荒的纪录片不可能有影像资料。”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胡杰赴武山、天水、兰州等地采访了幸存的《星火》成员、受难成员家属、以及当地农民等。受访者的讲述与《星火》中的文字穿插出现,观众由此得以了解当年这批学生为何决定创办《星火》、作者群的思想来源,以及他们如何在残酷暴政的威胁下通过行动传播自由与民主的思想火种。 该片曾获2014年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华语纪录片评审团特别奖、亚洲竞赛单元优秀奖,以及北京独立电影节独立精神奖。
图书
求索——兰州大学右派反革命集团案纪实
在1960年大饥荒最严重的年代,兰州大学一批被打成右派的师生决定出版地下刊物《星火》,希望以此警醒国人日益加重的灾难,揭露共产党的专制。这份地下刊物仅仅印出两期,就被判为反革命集团案,43人因此被捕。本书作者谭蝉雪是《星火》出版中一位关键参与者,后来也是她帮助挽回了《星火》的记忆。谭蝉雪是《星火》创办者张春元的女友,并亲身参与了这份杂志短暂生命中的重要时刻。谭因此案被判有期徒刑14年,后出狱平反,在酒泉师范学校任教,1982年调职敦煌研究院文献研究所任副研究员,1998年退休后,定居上海。 我们对《星火》这本杂志的了解,很大程度上源于谭蝉雪的努力。谭在查看自己的个人资料时,发现了出版的几期《星火》,以及当时被逮捕的人的供词,还有她写给张春元的情书。她拍下了这些材料,后来照片被转成pdf格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流传,并成为相关书籍和电影的灵感来源。 这本书记录了谭蝉雪寻找《星火》的过程,并收录了该杂志的抄本。中国民间档案馆保有《星火》相关的pdf档文件、电影和其他相关资料的副本。
文章
长安十日
《长安十日》,发表于2022年1月4日,记录了中国记者江雪在新冠疫情”清零政策”期间的日常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江雪描述了西安人民在全城封锁期间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例如医疗资源的短缺。《长安十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得了数百万用户的观看,并得到了上千名中国公民的评论和支持。
图书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该书作者严家其和高皋是一对夫妻。两人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严家其是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曾参与赵紫阳总理领导下的政治改革办公室。夫妻俩在“六四”事件后流亡美国。1986年天津出版社出版此书,当时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很多人都是从此书开始对“文革史”形成全面了解。
图书
大动乱的时代:1949—1989年的中国
本书作者王年一(1932年—2007年9月13日),文革史专家。对文革发动的原因,来龙去脉都有清晰的梳理,被誉为中国国内文革研究的先驱。据启之回忆,王年一曾编著《文革大事记》《文革第一年》《文革大辞典》《文革杂谈》《文革研究资料》,在中国都无处出版。
图书
薛明剑、孙冶方兄弟
本书是介绍中国两位经济学家薛明剑和孙冶方兄弟的一本著作。薛明剑(1895-1980,原名薛萼培,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后改名,“明剑”意指“剑除满清,为朱明报复”)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经济学的创始人,现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民间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学者”(作者自序)。他曾任中华民国国大代表、国民党参政会参政员及民选立法委员。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因作为地下共产党员遭逮捕获释后为安全而改名)则是共产党员,1949年后中国的重要经济学家,在文革中受过迫害,改革开放后再度受到重视。 作者讲述了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时指出即使身处不同的政治壁垒,两人对于民生(人道)的关注与实践其实殊途同归。 本书 2009 年在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首次出版,2014年中国经济出版社拟再版,但签订再版合同后却因审查而未果。本站上传的版本为2023年在博登书屋出版的版本。
影视
中原纪事
河南省贫困乡村的许多农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该纪录片深入这些艾滋病人中,描述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官员怎样应对这些情况,以及志愿者如何协助染病的村民。导演进入中原若干艾滋病高发村采访,倾听农民诉说当年“血浆经济”兴起的历史背景,呈现因献血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家庭,尤其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并记录民间组织在基层的形成和努力。
图书
传奇作家的传奇婚恋
本书作者吴越,曾任多家媒体编辑(包括语文出版社)。本书作为吴越的回忆录,再现了作者在不同社会境况下的个人命运浮沉,折射出在反右、文革的特殊年代,被政治浪潮裹挟的一代知识人的坎坷和无奈。书中作者讲述了特殊政治环境里个体的婚姻与恋爱,剖析了政治劳教制度的畸形和荒诞,及其对人性的冲击。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E4%BC%A0%E5%A5%87%E4%BD%9C%E5%AE%B6%E7%9A%84%E4%BC%A0%E5%A5%87%E5%A9%9A%E6%81%8B/dp/B00U5Q1DYQ。
图书
失落的一代:中国的上山下乡运动(1968—1980)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从1968年到1980年间,先后有1700中国城市青年被遣送到农村。这是一场有组织的人口迁移,也是一场彻底的政治运动,被命名为“上山下乡运动”。这是史无前例的。这场运动对整整一代中国城镇青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打乱了他们的生活秩序,使他们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也影响到他们的家庭,以及整个社会。法国汉学家潘鸣啸的这本书,揭示了这场运动的来龙去脉,也探讨了这场运动在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上的深刻印记,以及它所处的历史位置。
图书
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图书
文革三大屠杀案
影视
阴道独白——幕后故事
《阴道独白》是美国女作家伊娃·恩斯勒创作的女性主义先锋戏剧。2003年中国中山大学性别教育论坛的师生改编了该剧,在创作中加入中国妇女性别经验的艺术诠释。改编剧在广东省美术馆进行了首场演出。这部纪录片记录了中国各地政府对该剧的态度,以及女性们对该剧的理解及其与个人经验的连接,也凸显了当下中国的政治和文化生态。
图书
思痛录
图书
新中国三十年
作者唐德刚是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擅长口述历史。后半生定居美国,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在历史学方面,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民治”三大阶段。此书原名《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在大陆发行时改用《新中国三十年》。
影视
我虽死去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50多岁卞仲耘被红卫兵打死。卞仲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北京第一个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卞被打死的当晚,邓小平的两个女儿邓楠、邓榕讲卞的死讯告诉她的丈夫,并指示不能讲卞是被打死的,只能讲她患有高血压,系因病死亡。这一事件最终没有任何人受到刑事追责。 请关注独立导演胡杰的<a href="https://www.youtube.com/@jiehu6613">YouTube频道</a>。
文章
罢工罢课罢免习近平攻略/
四通桥抗议者彭立发实施抗议前在ResearchGate平台上发布《罢工罢课罢免习近平攻略》,这份文件共20个章节,除封面和目录外共21页,是对彭立发个人政治思想的总结,也是他对自己这次行动的解释。 第一章《讨伐国贼抗议攻略》阐明了罢工和罢课的目的,即反对习近平非法连任,并推动中国走向民主、自由和繁荣。他还提出了抗议的方式:初期去中心化、在社区和大学进行网格化组织、通过信息化和非暴力手段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他设想的抗议方式包括汽车鸣笛、罢工罢课、拉横幅、发传单、烧轮胎、设路障等。 第二章是彭立发创作的打油诗《讨逆习》。 在第三章《致全国同胞的一封信》中,他列举了习近平治下中国社会的退步,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权力更替,起义及权变,讨伐了核酸清零政策的压迫性质,并分别号召军人,警察,党员,媒体,失业破产人士,企业家,公务员,大学生,知识分子等全民反抗。彭立发特别强调,要确保军人、警察、武警及政府官员能接收到抗议信息,期望能出现像民国时期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将军蔡锷那样的领导人物,以事半功倍的方式将独裁者赶下台。他写道,“全体同胞们,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如果我们沉默,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成为独裁者的奴隶。为了可以投票竞选,为公平正义,为自由民主,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来一场新的护国运动。” 第四章《选票万岁歌》呼吁全民选举人大代表和各级官员。该章中有一幅他设计的漫画,画中将核酸检测亭转变为投票站,文字写道:“投票演戏已经做了三年时间,只要把核酸检测台上放一个投票箱即可。” 第五章《我们是谁》列举了中国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底层民众、灵活就业者、失业大学生、教培职工、低端人口、小微商户、留守儿童等。结尾彭立发写道:“我们需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不需要生活在牢笼。” 第六章和第七章提到他构想的中国共产党自由竞选委员会和中国全民普选委员会,以及这些政治设想的宪法和党章依据。 第八章是彭立发对政府、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科普,他用小区业主与物业的关系来类比公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他写道:“我不会对物业公司感恩戴德,因为我是交物业费的业主,我是他的主人,他是我的仆人。” 接下来的章节中,彭立发详细描述了他对新政府的设想及主要政策诉求,包括取消强制核酸检测、实行“零八宪章”、降低税收、进行国企改革等。他最后引用了身陷囹圄的法律人士许志永的《致习近平》一文,再次表达反对习近平连任的立场。在版权声明中,他鼓励大家广泛转发这篇《攻略》。
文章
王年一、何蜀、陈昭:毛泽东逼出来的“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
王年一是中国国内的文革史专家。他比较早地提出林彪叛逃是受毛泽东逼迫。这在中国长期是被视为禁忌的观点。
图书
谁是新中国
作者辛灏年试图分析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现代史,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乃是专制制度的复辟,中华民国才代表了中国走向共和之路。本书上卷对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进行辩护及澄清,认为国民党不是中共所称的“反动派”,下卷则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历史展开批判。该书于1999年由美国蓝天出版社(Blue Sky Publishing House)首印,2012年6月由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再版。
文章
武汉封城日记
艾晓明是一位武汉电影制片人及妇女和公共问题学者。这本日记记录了艾晓明在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2月至3月)的生活。在这些日记中,艾晓明分享了她(以及众多中国人民)面临的挑战,以及她对社会与政府的希望和疑问。该作品在些中文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但还没有正式出版。 全部日记可于此处阅读:https://matters.town/a/rl6kp9jqhtje。
图书
武汉日记
这是中国作家方方在新冠疫情初期所写的日记。在这些日记中,方方记录了她(以及其他武汉人)每天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这本日记也反应了方方对于官方政策的想法以及民众对于疫情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