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26 个项目
档案主题:Faith-Based Crackdown and Persecution
档案主题:Everyday Life in China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26 items
影视
公民调查
2008年8月下旬,川震百日祭后,救援部队开始撤出,媒体不再报道校难;成都环保工作者谭作人和当地志愿者,依然在废墟之地奔走,寻找校舍垮塌原因。 秋去冬来,谭作人和他的同事谢贻卉在主灾区10个县市80多个乡镇跋涉,累计行程3000公里,终于在5.12周年祭前,通过网络发出调查报告,这是有关川震校难的第一份公民独立调查报告。同时,北京艺术家艾未未发起进一步的公民行动,新的志愿者来到四川,寻找遇难学生名单。本片是有关公民调查的不完整记录,也是提交给谭作人“涉嫌颠覆国家政权案”主审法庭的有一份证言。
影视
关爱之家
该影片记录了河北邢台农村妇女刘显红打官司的故事。她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毒,决定公开身份、起诉医院,历经艰险终于获取赔偿。以她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影片通过几个家庭的遭遇和感染者成立"关爱"小组集体维权的努力,呈现出在基层农村涌动的公民权利意识。由于社会关怀、媒体介入和法律援助,政府也转变了态度,并出台了改善感染者处境的政策。
图书
地震疯人院:四川大地震纪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发生,作家廖亦武开始逐日撰写《大地震记事》,在《民主中国》连载,数家中文网站转载,影响广泛。他先后去都江堰、聚源镇、映秀等地震重灾区实地采访。对他在地震期间的行踪和文字,多家主流媒体做了报导和翻译转载。 2009年4月,台湾允晨文化出版发行了《地震疯人院:四川大地震纪事》繁体中文版,这是一部将四川地震灾期中的众生相活生生保留下来的图文实录。 购书链接: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030689.html。
影视
远山
本片拍摄了青海省祁连山区小煤窑里矿工的生活。这里是海拔3600米处,空气稀薄。小煤窑里的矿工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工作环境里艰苦劳动,一般干5-10年就会得矽肺病,从而失去劳动能力。如果死于事故,家属只能得到微薄的赔偿金。这是中国底层劳工在1990年代初生存状况的真实记录。
影视
纤城
纤城,是福建纺织化纤厂的统称,这是一座创建于1971年,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最先投产的九家维尼纶厂之一,这座深驻在福建永安市郊外3公里外大山深处的工业城镇,曾一度辉煌,但如今已渐渐落下帷幕。老厂房斑驳沧桑,年轻的工人如今已白发苍苍,很多人离开。纪录片表现了这座计划经济时期大厂的命运。
图书
流亡中的自在
图书
顾准和他的时代
本书是介绍中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顾准(1915-1974)的一本著作。顾准是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他同时也致力于钻研政史哲,翻译过数本关于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外国经典著作,撰写过大量文章。由于他秉持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提出异议,在反右运动和文革等时期多次遭受政治迫害(关于顾准的更多信息参见本网站关于顾准的条目)。通过对其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记录与解析,这本书呈现了顾准如何在一个压制独立思想的时代坚持对“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追索和探寻” (作者自序)。本书于2015年由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出版。
图书
杀劫:镜头下的西藏文革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开始蔓延,作家唯色出生于西藏军区总医院。当时她的父亲是中国驻藏解放军的一名军官,也是一位热心的摄影爱好者。透过镜头,这位军官记录了迄今为止关于西藏文革最全面的一批影像。而唯色则对镜头后面的故事做了还原与记录,试图与强权抗争,保留下西藏在文革中的真实历史。
文章
林昭: 十四万言书 (《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
《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是林昭最重要的文章之一。 她选择在1965年7月14日起笔书写,因为这是法国大革命中巴士底狱被攻占的一天。林昭用五个月完成了这封长达 137 页的信。文章用墨水写成,林昭用自己的鲜血在上面盖了一个 "昭 "字印章。信写完的同一年,林昭以反革命罪判刑20年,1968年4月29日,改判死刑,同日执行枪决,时年 36 岁。 这篇14万字的文章全面表达了林昭的政治信仰。关于她的抗争目标,她写道: “只要生活中还有人被着奴役,则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那奴役他人者同样地不得自由!然则身受着暴政奴役切肤之痛再也不愿意作奴隶了的我们,是不是还要无视如此悲惨的教训而把自己斗争的目的贬低到只是企望去作另一种形式的奴隶主呢?” “我们所从事这场战斗之崇高的整体目的决定了我们不能泛泛地着眼于政权!——我们的战斗目的不应该更不可能单单是一个政权的转移问题!” “我们为的是使中国从此永远不要再有皇帝!" 关于抗争手段,虽然坚定战斗的信念,对于是否使用暴力,她的态度则是: “作为一个基督徒、一个奉着十字架作战的自由志士,在我看来:杀灭共产党并非反对以至清除共产党的最好方法”。 学者艾晓明特别对林昭信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作了分析。林昭在信中不仅陈述了女犯与男犯不同的性别经验,对于性别与政治的关系也有正面论述。不仅如此,林昭特别提到自己的行动“大多源于直觉——感性,而非理性”。艾晓明指出,女性主义理论意识到重理性轻情感的父权制根源,并且父权制极权就是通过排斥感情将人变成满足其政治需要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她认为林昭所调度的感性资源其实正是反极权的能量。更多分析请参见<a href="https://aixiaomingstudio.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25.html">艾晓明的《林昭遗稿研究之一:提篮桥里的狂人日记》</a>。
影视
媒婆
媒婆说媒这个传统,在今天的北方农村依然盛行,本片纪录了生活在山东省冠县的媒婆杨秀婷的故事。讲述了因为经济改革,农村人去城市打工,青年们开始自由恋爱。媒婆这个古老的职业不仅面对挑战,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图书
王怡牧师文集:背负十架——中国家庭教会史
王怡是中国宗教领域的知名人物,也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1973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后任教于成都大学,投身基督徒,成为牧师,他所负责的成都秋雨圣约教会是中国最有名的家庭教会之一。 该教会位于成都一栋办公楼,拥有自己的书店、神学院和学前教育机构。教会定期举行数百人的聚会。后来,教会内部出现矛盾,与此同时,王怡更加直言不讳地批评政府。2018 年,他批评习近平取消任期限制,以便自己成为中国的终身统治者。2018年12月9日,王怡和秋雨圣约教会上百名基督徒被警方逮捕,教会随后被官方取缔。2019年12月30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王怡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和非法经营罪获刑9年。 本书根据王怡牧师2018年在秋雨圣约教会的授课录音整理而成。前五章由王怡牧师亲自审阅,但王怡牧师在完成后五章审阅前被捕。这些文章涵盖了王怡牧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会在中国作为典范的角色、秋雨圣约教会在中国的角色,以及中国家庭教会的历史。
影视
上访
纪录片《上访》国内发行版由《众生》《母女》《北京南站》三部分组成。第一部《众生》串联起多个上访人的不同故事,他们因为不同的事由走上了上访这条路, 聚集在北京的“上访村”。导演赵亮在片中力图全景式地展现上访人群的经历,解释什么是上访,人们为何要上访,以及如何上访。 第二部《母女》记录了一对农村母女的上访故事。母亲戚华英从女儿小娟四岁起就带着她从江苏到北京上访,漂泊十二年。《母女》的故事在《上访》三部中横跨时段最长,从1996 年一直到2008年,见证了一个女孩在十多年上访生活中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中国上访者的悲哀,也揭示了旷日持久的上访如何影响下一代的命运。上访者不独被打压、排挤,在媒体中也无话语权,甚至在媒体的操弄下更加边缘化。该片还涉及对中国政府以精神病为名强制监禁异议人士的问题。 《北京南站》將镜头对准奥运会中面临被改造的上访村。在这里,虽然是十几二十人同处一室,上下铺相连,访民们好歹还算是头顶一方屋檐。然而,奥运来了,为了翻新北京南站,推土机和铲车开来了,平房被推倒,窝棚被压平,桥洞被堵死,城管保安警察你追我赶,访民们连仅有的生活用品也没有抢出就被驱散。 导演在回顾他的拍摄过程时曾说,拍截访的人时他就尽量穿得像截访者,要拍上访的人,就要尽量穿得像上访的,“几套行头,拍摄也尽量低调,尽量拿小机器” 。该片获得夏威夷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以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
影视
忘川
这部纪录片中,制片人艾晓明和志愿者谢贻卉探访了2008年四川大地震遇难学生的家长,寻找着北川中学施工图知情人。这部纪录片呈现了地震游的兴起,记录了志愿者、遇难家长和观光客在周年祭的心理状态。影片中穿插了家长2008年拍摄的北川中学教学楼取样视频史料、建筑师朱涛对施工图和教学楼质量的分析、以及母亲、老师、摄影师的观感。
图书
天葬:西藏的命运
该书作者王力雄,曾以“保密”为名出版了长篇政治惊悚小说《黄祸》,引起全球媒体的追踪报导。该书曾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在《天葬:西藏的命运》中,王力雄尝试用一种整合的全新框架,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实地所见,与历史文献资料,论述西藏问题的历史渊源与前景。作者在自序中称““西藏就像一个失去了行动能力的人体,躺在世界屋脊的雪山之巅,从不同方向飞来的鹰鹫,纷纷按照自己的需要撕扯她,从她身上啄食自己需要的部分——或是抢夺主权,或是争取民意,或是表现意识形态,或是讨好国际社会……。综观历史,西藏从未被外力摆布到如此程度,如此无奈、身不由己。我给这本书取名《天葬》,就是取自这样一种意像——西藏在被撕裂,西藏正在死亡。” 本书1998年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2009年推出增订版。
影视
麦地冲的歌声
该片拍摄于云南山区一个叫麦地冲的村庄。这里居住着一群信仰基督教的苗族人。100年前,英国传教士伯格里来到这里,创造了苗文,并把信仰、教育和医疗带给了苗族。该片讲述了这段历史,以及他们的信仰之路如何在文革期间遭受残酷的压制,也呈现了在今天的环境下,他们面临的挑战。
文章
长安十日
《长安十日》,发表于2022年1月4日,记录了中国记者江雪在新冠疫情”清零政策”期间的日常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江雪描述了西安人民在全城封锁期间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例如医疗资源的短缺。《长安十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得了数百万用户的观看,并得到了上千名中国公民的评论和支持。
影视
中原纪事
河南省贫困乡村的许多农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该纪录片深入这些艾滋病人中,描述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官员怎样应对这些情况,以及志愿者如何协助染病的村民。导演进入中原若干艾滋病高发村采访,倾听农民诉说当年“血浆经济”兴起的历史背景,呈现因献血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家庭,尤其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并记录民间组织在基层的形成和努力。
影视
煤路
该纪录片讲述了四川东部大山里三个煤矿工人家庭的生活故事。曾获2011年第35届玛格丽特米德影人奖。导演刘元辰。
影视
开往家乡的列车
2008年初,中国春节临近,铁路南北大动脉京广线中断、列车停运;除夕之前,成千上万的广东外来工集聚在广州火车站,等待开往家乡的列车。广东省紧急启动最高级别的春运预案,举办广交会的交易中心大厅首次作为候车室为农民工敞开,军区调兵遣将奔赴粤北抢修京珠高速;许多志愿者开展服务为民工分忧。 汹涌的人流吞没了年轻女工李红霞的生命;而急切回家结婚的工人李满军从高架桥跳上列车触电伤重不治。该片记录了1月27日到2月6日农历除夕期间广州火车站的场景。围绕广州发生的故事,作者也先后到深圳、韶关、乳源以及遇难者的家乡湖北监利、湖南岳阳农村采访。
影视
高三
78个福建武平第一高中的学生,将高考作为进入大学的唯一途径。这是一个残酷的拼图,让人们看到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如何孕育出视成绩大过一切的教师和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