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18 个项目
档案主题:Faith-Based Crackdown and Persecution
档案主题:COVID-19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18 items
文章
2022 记住青年带来的光亮
图书
自由张展
出生于1983年的张展是一名中国律师,也是一名共产党体制的异议者。2020年2月初,她从上海赶到新冠疫情封控下的武汉,进行实地采访,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武汉疫情封城的视频报道。三个多月后,她被中国警方以“寻衅滋事罪”抓捕,并带回上海羁押。2020年12月,她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四年。张展在看守所、监狱里长期绝食抗议,数度传出病危消息。她的勇气与抗争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由张展》一书,由网络上的“张展关注组”负责人王剑虹编辑创作,汇集了张展发布于网络的文章、自媒体帖子,还有张展在尚未失去自由时接受的一些访谈,以及外界声援张展的诗文。并在书中回顾了张展案的经过、张展狱中的抗争及其在海内外所激起的反响,在2024年5月13日张展刑满出狱之际出版。 本书从一个侧面保存记录了中国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的历史。如今,张展的文章和声援她的文字在中国都已被审查封杀,更显得书中备份保存下来的民间声音弥足珍贵。
图书
流亡中的自在
图书
顾准和他的时代
本书是介绍中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顾准(1915-1974)的一本著作。顾准是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他同时也致力于钻研政史哲,翻译过数本关于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外国经典著作,撰写过大量文章。由于他秉持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提出异议,在反右运动和文革等时期多次遭受政治迫害(关于顾准的更多信息参见本网站关于顾准的条目)。通过对其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记录与解析,这本书呈现了顾准如何在一个压制独立思想的时代坚持对“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追索和探寻” (作者自序)。本书于2015年由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出版。
图书
杀劫:镜头下的西藏文革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开始蔓延,作家唯色出生于西藏军区总医院。当时她的父亲是中国驻藏解放军的一名军官,也是一位热心的摄影爱好者。透过镜头,这位军官记录了迄今为止关于西藏文革最全面的一批影像。而唯色则对镜头后面的故事做了还原与记录,试图与强权抗争,保留下西藏在文革中的真实历史。
文章
林昭: 十四万言书 (《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
《给人民日报编辑部的一封信》是林昭最重要的文章之一。 她选择在1965年7月14日起笔书写,因为这是法国大革命中巴士底狱被攻占的一天。林昭用五个月完成了这封长达 137 页的信。文章用墨水写成,林昭用自己的鲜血在上面盖了一个 "昭 "字印章。信写完的同一年,林昭以反革命罪判刑20年,1968年4月29日,改判死刑,同日执行枪决,时年 36 岁。 这篇14万字的文章全面表达了林昭的政治信仰。关于她的抗争目标,她写道: “只要生活中还有人被着奴役,则除了被奴役者不得自由,那奴役他人者同样地不得自由!然则身受着暴政奴役切肤之痛再也不愿意作奴隶了的我们,是不是还要无视如此悲惨的教训而把自己斗争的目的贬低到只是企望去作另一种形式的奴隶主呢?” “我们所从事这场战斗之崇高的整体目的决定了我们不能泛泛地着眼于政权!——我们的战斗目的不应该更不可能单单是一个政权的转移问题!” “我们为的是使中国从此永远不要再有皇帝!" 关于抗争手段,虽然坚定战斗的信念,对于是否使用暴力,她的态度则是: “作为一个基督徒、一个奉着十字架作战的自由志士,在我看来:杀灭共产党并非反对以至清除共产党的最好方法”。 学者艾晓明特别对林昭信中的女性主义视角作了分析。林昭在信中不仅陈述了女犯与男犯不同的性别经验,对于性别与政治的关系也有正面论述。不仅如此,林昭特别提到自己的行动“大多源于直觉——感性,而非理性”。艾晓明指出,女性主义理论意识到重理性轻情感的父权制根源,并且父权制极权就是通过排斥感情将人变成满足其政治需要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她认为林昭所调度的感性资源其实正是反极权的能量。更多分析请参见<a href="https://aixiaomingstudio.blogspot.com/2013/12/blog-post_25.html">艾晓明的《林昭遗稿研究之一:提篮桥里的狂人日记》</a>。
影视
乌鲁木齐中路
新冠疫情期间,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自由受到严重侵害。而新疆乌鲁木齐发生的一场大火彻底将民众对防疫政策的不满点燃。2022年11月26日,当上海人民自发聚集街头悼念火灾中逝去的同胞时,没人料到这场悼念活动将引发全国范围內对防疫政策的抗议。当天陈品霖与女友在上海乌鲁木齐中路的抗议现场拍摄了大量抗议视频。 2023年11月,“白纸运动”一周年之际,陈品霖将纪录片上传至油管(Youtube)和X(原推特)等社交平台,获得数十万人观看。 <a href=“https://tenchu.org/pocd/public/pocs/3551”>陈品霖在介绍纪录片时是这样说的</a>:“我是导演plato,2022年11月我在上海亲历了11月26日晚上的抗议活动,这是我在中国第一次参与政治性事件,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喊出自己的政治诉求。影片除了当天个人拍摄的内容外,集合了抗议前后标志性的视频素材,试图完整呈现动态清零政策将中国这口高压锅推向原爆点,促使人们走上街头抗议的心路历程。事件后,中国政府违背事实,肆意抹黑,误导许多不明真相的人以为上海抗议和白纸都是境外势力所为,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时隔上海乌鲁木齐路抗议一周年之际,我制作了这部《乌鲁木齐中路》纪录片,记录了个人参与到这场抗议中的经历与感受,想要探讨一下,为什么当中国内部矛盾出现的时候,总要境外势力出来背锅?答案每个人都很清楚,政府越是在误导,越是在遗忘,越是在屏蔽,我们就越是要发声,越是要提醒,越是要记住。记住白纸,记住11月26日,记住乌鲁木齐中路,记住新疆火灾,记住贵州大巴,记住动态清零,记住大白,记住六四,记住文革,记住三年灾害。记住丑恶,才能心向光明,也希望中国能早日迎来自己的光明。” 在《乌鲁木齐中路》片尾,陈品霖说:“有人说,上街有什么用呢?最后还不是一样,被镇压、被屏蔽、被曲解。但正如丘吉尔所说,‘勇气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特质,有了勇气,人类其他的特质自然也就具备了。’我们缺乏经验,也曾懦弱动摇,但今天我们有勇气站出来,也有勇气去发声。这一次欠缺的,下一次能做得更好。如果再来一次,我依然会选择到现场。因为,一个连白纸都恐惧的政府,击溃不了人民心中的正义。” 2024年1月5日,陈品霖被以涉嫌寻衅滋事罪批捕,被羁押在上海市宝山区看守所。2025年1月6日下午,陈品霖的案件在宝山法院刑庭第三法庭开庭,他被判刑3年6个月, 刑期至2027年5月27日。
图书
王怡牧师文集:背负十架——中国家庭教会史
王怡是中国宗教领域的知名人物,也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1973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后任教于成都大学,投身基督徒,成为牧师,他所负责的成都秋雨圣约教会是中国最有名的家庭教会之一。 该教会位于成都一栋办公楼,拥有自己的书店、神学院和学前教育机构。教会定期举行数百人的聚会。后来,教会内部出现矛盾,与此同时,王怡更加直言不讳地批评政府。2018 年,他批评习近平取消任期限制,以便自己成为中国的终身统治者。2018年12月9日,王怡和秋雨圣约教会上百名基督徒被警方逮捕,教会随后被官方取缔。2019年12月30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王怡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和非法经营罪获刑9年。 本书根据王怡牧师2018年在秋雨圣约教会的授课录音整理而成。前五章由王怡牧师亲自审阅,但王怡牧师在完成后五章审阅前被捕。这些文章涵盖了王怡牧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会在中国作为典范的角色、秋雨圣约教会在中国的角色,以及中国家庭教会的历史。
图书
天葬:西藏的命运
该书作者王力雄,曾以“保密”为名出版了长篇政治惊悚小说《黄祸》,引起全球媒体的追踪报导。该书曾入选《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在《天葬:西藏的命运》中,王力雄尝试用一种整合的全新框架,结合自身的亲身经历、实地所见,与历史文献资料,论述西藏问题的历史渊源与前景。作者在自序中称““西藏就像一个失去了行动能力的人体,躺在世界屋脊的雪山之巅,从不同方向飞来的鹰鹫,纷纷按照自己的需要撕扯她,从她身上啄食自己需要的部分——或是抢夺主权,或是争取民意,或是表现意识形态,或是讨好国际社会……。综观历史,西藏从未被外力摆布到如此程度,如此无奈、身不由己。我给这本书取名《天葬》,就是取自这样一种意像——西藏在被撕裂,西藏正在死亡。” 本书1998年由香港明镜出版社出版,2009年推出增订版。
影视
麦地冲的歌声
该片拍摄于云南山区一个叫麦地冲的村庄。这里居住着一群信仰基督教的苗族人。100年前,英国传教士伯格里来到这里,创造了苗文,并把信仰、教育和医疗带给了苗族。该片讲述了这段历史,以及他们的信仰之路如何在文革期间遭受残酷的压制,也呈现了在今天的环境下,他们面临的挑战。
文章
长安十日
《长安十日》,发表于2022年1月4日,记录了中国记者江雪在新冠疫情”清零政策”期间的日常经历。在这篇文章中,江雪描述了西安人民在全城封锁期间面临的危机和挑战,例如医疗资源的短缺。《长安十日》在中国社交媒体平台上获得了数百万用户的观看,并得到了上千名中国公民的评论和支持。
影视
备忘录
2022年春天,新冠病毒在上海大流行。在官方坚持清零政策的情况下,全市两千四百万人遭强制封控。在这个过程中,电影人和记者以手机、电视,和网络为媒介,捕捉封控之下的社会、官民冲突,和人民的抵抗。该短片的创作者认为,当历史被美化、网络被和谐,记忆也会被冲淡,因此需要用电影来备忘。 穷山恶水电影小组创立于2020年,其影像作品大多聚焦现今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 《备忘录》入围克莱蒙费宏影展实验短片竞赛单元。
图书
1959:拉萨!
旅美中国历史学者李江琳于2004年开始致力于西藏问题研究。她每年都到印度等地专程寻访西藏难民,先后访问了印度和尼泊尔14个西藏难民定居点,接触了200多名来自西藏三区的流亡藏人,并在2008年亲自到西藏流亡政府所在地达兰萨拉采访到达赖喇嘛。在长期走访中,辅以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西藏流亡政府所提供的珍贵历史照片),李江琳于2010年完成《1959拉萨!》一书,希望借此重新考察、审视达赖喇嘛1959年离开西藏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本书201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并于2016年再版。
文章
罢工罢课罢免习近平攻略/
四通桥抗议者彭立发实施抗议前在ResearchGate平台上发布《罢工罢课罢免习近平攻略》,这份文件共20个章节,除封面和目录外共21页,是对彭立发个人政治思想的总结,也是他对自己这次行动的解释。 第一章《讨伐国贼抗议攻略》阐明了罢工和罢课的目的,即反对习近平非法连任,并推动中国走向民主、自由和繁荣。他还提出了抗议的方式:初期去中心化、在社区和大学进行网格化组织、通过信息化和非暴力手段在短时间内广泛传播。他设想的抗议方式包括汽车鸣笛、罢工罢课、拉横幅、发传单、烧轮胎、设路障等。 第二章是彭立发创作的打油诗《讨逆习》。 在第三章《致全国同胞的一封信》中,他列举了习近平治下中国社会的退步,联系中国历史上的多次权力更替,起义及权变,讨伐了核酸清零政策的压迫性质,并分别号召军人,警察,党员,媒体,失业破产人士,企业家,公务员,大学生,知识分子等全民反抗。彭立发特别强调,要确保军人、警察、武警及政府官员能接收到抗议信息,期望能出现像民国时期反对袁世凯称帝的护国将军蔡锷那样的领导人物,以事半功倍的方式将独裁者赶下台。他写道,“全体同胞们,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人,如果我们沉默,那么我们所有人,都将成为独裁者的奴隶。为了可以投票竞选,为公平正义,为自由民主,为我们自己,更为我们子孙后代的幸福,让我们来一场新的护国运动。” 第四章《选票万岁歌》呼吁全民选举人大代表和各级官员。该章中有一幅他设计的漫画,画中将核酸检测亭转变为投票站,文字写道:“投票演戏已经做了三年时间,只要把核酸检测台上放一个投票箱即可。” 第五章《我们是谁》列举了中国的弱势群体,包括农民工、底层民众、灵活就业者、失业大学生、教培职工、低端人口、小微商户、留守儿童等。结尾彭立发写道:“我们需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不需要生活在牢笼。” 第六章和第七章提到他构想的中国共产党自由竞选委员会和中国全民普选委员会,以及这些政治设想的宪法和党章依据。 第八章是彭立发对政府、国家与公民关系的科普,他用小区业主与物业的关系来类比公民与国家、政府的关系。他写道:“我不会对物业公司感恩戴德,因为我是交物业费的业主,我是他的主人,他是我的仆人。” 接下来的章节中,彭立发详细描述了他对新政府的设想及主要政策诉求,包括取消强制核酸检测、实行“零八宪章”、降低税收、进行国企改革等。他最后引用了身陷囹圄的法律人士许志永的《致习近平》一文,再次表达反对习近平连任的立场。在版权声明中,他鼓励大家广泛转发这篇《攻略》。
图书
当铁鸟在天空飞翔:1956-1962青藏高原上的秘密战争
公元八世纪前后,藏传佛教创始人莲花生大士曾预言:"当铁鸟在天上飞,铁马在地上跑时,藏族人将像蚂蚁一样分散到世界各地,佛法将传入红人的土地。" 1000多年后的20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驾着 "铁鸟 "横空出世,骑着 "铁马 "驰骋高原。那么,在1956至1962年,西藏到底发生了什么?官方史料秘而不宣,民间口述残缺不全。本书作者李江琳走访数百位西藏老人,并收集各类史料,试图还原这段历史。 本书2012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文章
武汉封城日记
艾晓明是一位武汉电影制片人及妇女和公共问题学者。这本日记记录了艾晓明在新冠疫情初期(2020年2月至3月)的生活。在这些日记中,艾晓明分享了她(以及众多中国人民)面临的挑战,以及她对社会与政府的希望和疑问。该作品在些中文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但还没有正式出版。 全部日记可于此处阅读:https://matters.town/a/rl6kp9jqhtje。
图书
武汉日记
这是中国作家方方在新冠疫情初期所写的日记。在这些日记中,方方记录了她(以及其他武汉人)每天所面临的各种困难。这本日记也反应了方方对于官方政策的想法以及民众对于疫情的反思。
期刊
小鸟文学 - 上海封城特刊
《小鸟文学》出版的这三期特刊是关于2022年新冠封城期间上海居民的经历。不同作家利用诗歌、摄影、评论,以及讽刺作品等呈现了2022年上海封城的情况。 《小鸟文学》每年出版十二期,内容包括短篇小说、评论文章和诗歌。 收听《小鸟文学》联合创始人伊险峰、杨樱的播客访谈可于此链接收听: https://www.bumingbai.net/2022/06/ep-004-yi-xianfeng-yang-y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