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60 个项目
档案主题:1989 Tiananmen Protests and Suppression
档案主题:Public Health
档案主题:Labor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60 items
图书
六四事件民间白皮书
1989年春夏之交,中国的北京以及其它一些城市爆发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民主请愿活动。6月4日凌晨,中国政府出动军队镇压了这场运动。2009年六四事件二十周年之际,一些当年的天安门广场民主运动的参与者们,联合发布了《六•四事件民间白皮书》。本书共48页,附有大量插图。 这本白皮书根据当时中国报纸、电台、电视台的报道,以及20年来不断披露出来的回忆录和采访文章等,试图对六四做出完整的政治背景和法律分析。本书参与者认为,中国政府至今没有全面调查和客观评价六四事件,并长期封锁有关资料,禁止民间调查和讨论六四。作为民间力量,完成这本白皮书是对这种封锁的挑战。报告称之为“白皮书”,是为强调它的严谨和规范性。 本书参与者包括胡平、严家其、王军涛、王丹、杨建利等人,由法学博士李进进完成写作。
图书
血洗京华实录:香港文汇报1989年特刊
1989年的民主运动中,香港记者云集北京,其中就有《文汇报》记者。本书是《文汇报》为1989年出的特刊,包含大量照片,都是由该报记者拍摄。“六四”大屠杀之后,中共对香港《文汇报》的编辑团队进行秋后算账,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等全被换掉。当年的总编辑金尧如后来移居美国,并公开宣布退党。
影视
关爱之家
该影片记录了河北邢台农村妇女刘显红打官司的故事。她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毒,决定公开身份、起诉医院,历经艰险终于获取赔偿。以她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影片通过几个家庭的遭遇和感染者成立"关爱"小组集体维权的努力,呈现出在基层农村涌动的公民权利意识。由于社会关怀、媒体介入和法律援助,政府也转变了态度,并出台了改善感染者处境的政策。
图书
陈希同亲述——众口铄金难铄真
该书是中国知名学者姚监复与保外就医的陈希同在2010年至2012年间的谈话实录。陈希同在"八九学运"期间担任北京市市长,曾被外界认为是"八九学运"主要的镇压者之一。 1998年,陈希同被中共当局以"贪污罪"判刑16年,2004年,陈希同获保外就医。本书中,陈希同讲述"六四真相",否认自己为“六四戒严指挥部”正指挥及犯有“贪污罪”。
图书
山坳上的中国:问题、困境、痛苦的选择
本书1989年在中国出版,引起轰动,据称销量高达30万册,被称为第一部对现实中国作“描述性研究的书”,书中描述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所可能遭遇的农业、环境、资源等方面的问题,并预测未来将更糟糕,以唤起国人环境保护的意识。书出版后随即被禁。
图书
夹边沟记事
夹边沟是甘肃酒泉县一处关押被划为右派的人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10月开始,那里羁押了近三千名右派知识分子。1961年10月,当上级纠正了甘肃省委的左倾错误,开始遣返右派犯人时,幸存者还不到一半。作家杨显惠历时5年,采访了一百多位当事人,在高度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纪实性小说。此书最初于200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同时也收入杨显惠的其它中短篇小说。
图书
1989年北京制止动乱平息反革命暴乱纪事
本书于1989年由北京日报出报社出版,实际内容是1989年7月18日政府发布的镇压六四的国务院公报,是目前为止少见的关于六四事件的官方叙述。公报将六四描述为一场动反革命暴乱,并完全合理化政府镇压行为,书中时有互相矛盾的论述,需要读者对照其它相关资料进行判断。
影视
辽西纪事
1959年,在辽宁省西部荒凉的凌源地区,来了一批沈阳高校的知识分子右派,他们要在这里和监狱的刑事犯们一起劳动改造,挖矿山修建铁路。共产党如何改造知识分子?这些右派知识分子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胡杰的镜头还原了这段历史。
官方文件
加拿大政府六四事件解密档案
这批档案在2015年1月份解密,包含加拿大驻华使馆在1989年的外交备忘录。其中描述了该国驻华使馆官员掌握的关于“六四”大屠杀的情况。这批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显示出加拿大政府当年担忧使馆遭到中国军队入侵,并且描述了当年在北京镇压时,以及军队如何杀害了市民。
图书
逃亡者
作者张伯笠曾是“六四”民主运动中的学生领袖,在“21人通缉名单”中名列第17。“六四“后,张伯笠曾在东北老家四处躲藏,期间还曾越境进入苏联,被苏联方面关押并遣返,但并没有把他交给中国边防军,而是让他自行离开。在“六四”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张伯笠是唯一一个既没被中共抓捕,也没能逃离中国的六四民运领袖。一直到1991年,张伯笠才通过秘密渠道抵达香港,并向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申请政治庇护。出版后译成多国文字。其英文版获《华盛顿邮报》的“最佳图书奖”。
期刊
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考
该书是关于1958-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研究分析,其中记录了大饥荒期间老百姓的境况,反思了发生这一悲剧的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直接批判了当时罔顾经济规律、阶级斗争至上的作法。作为一个体制内机构,兰州市政协编印该书具有特殊意义。 该书是由兰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兰州文史资料选辑(共23辑)第22辑,出版于2002年,主编武文军,主审王家珞。该书以甘肃、青海、河南为例,描述了当地情况并分析了灾难发生的原因,还记录了当时一系列特殊现象,如滥建水利工程、大办公共食堂造成浪费,人口大逃亡等。在第十至第十五章,作者详细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反右运动、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导致了三年大饥荒的悲剧。 武文军和王家珞还合作编写了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0 辑《甘肃六十年代大饥荒考证》(已收录于本馆)。该系列共23辑,公众目前可以在兰州市政协的网站(https://www.gslzzx.gov.cn/col/col11760/index.html)上看到除第20辑和第22辑外的所有文章。
期刊
甘肃六十年代大饥荒考证
本书是一组研究1958至1961年大饥荒期间甘肃社会经济情况的系列研究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五篇考证研究文章,记录了大饥荒期间甘肃人民的悲惨境况。书中提到,甘肃省委在一份报告中承认,当地确有发生人相食事件。这些研究还揭露了当地一系列大跃进措施,如滥建水利工程、虚报粮食产量、大办公共食堂造成浪费,误导饥民吃树皮泥土等,并分析了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第二部分收录了反映当时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是支撑作者研究分析的证据,包括甘肃省委关于人民公社的指示,以及甘肃省向中央提交的多份工作报告等。除此之外,书中还附有当时报纸上登载的关于大跃进的新闻、宣传画以及照片。 本书是由兰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出版于2002年,主稿武文军,主审王家珞。兰州市政协出版该书具有特殊意义,表明其对于独立史学家的大饥荒观点持支持态度,即该饥荒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超官方历史记录。武文军和王家珞还合作编写了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2 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考》(已收录于本档案馆)。该系列共23辑,公众目前可以在兰州市政协的网站(https://www.gslzzx.gov.cn/col/col11760/index.html)上看到除第20辑和第22辑外的所有文章。
文章
安徽省凤阳县1958-1962年灾难实录
在这篇关于大饥荒的开创性文章中,作者金辉全面呈现了安徽省凤阳县在三年大饥荒中的历史细节。在文章中,金辉引用了大量一手档案馆材料(主要包括凤阳县党政机关的文件)。这些史料中的一部分正式出版于《乡村三十年 ──凤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 金辉此文的重要性在于它否定了大饥荒的官方解释。中共官方历史叙述称大饥荒为三年困难时期(或三年自然灾害),并将之归咎于自然因素或中苏分裂后苏联顾问的撤离。金辉撰文论证事实并非如此,他以凤阳的农业中心地带作为个案,用一手史料证明饥荒源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失误,并明确归责于毛泽东。 随后,杨继盛的《墓碑》和冯客的《毛泽东的大饥荒》等其他关于大饥荒的经典著作也证实了金教授的分析。这篇文章的特殊意义还在于其发表时间,它发表于 20 世纪90年代初。此外,文章由一位重点大学广受认可的中国大陆学者发表,这让它的结论更有分量,同时也让中共拥护者很难宣称这是外国人试图抹黑中国所为。凤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农业中心,作为案例,也让金辉的研究更有说服力。
文章
饥荒与村庄:是谁饿死了他们?
本文作者陈峰,出生于1962年。家乡是安徽省肥东县白农公社的三家大队黄四冲。据他的记录,在大饥荒的1959年冬至1960年春,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亲人和亲戚,大家族里不完全统计,饿死57人。
文章
饥荒与县城:大跃进期间的镇原冤案
甘肃镇原县早在1957年就出现饿死人的状况,但当局认为粮食问题是因为“反革命分子”捣乱,并制造特大冤案,全县至少有1650人受到株连。本文由中共镇原党史办公室发表于《百年潮》杂志。本站转载自“大饥荒档案”网站。
影视
远山
本片拍摄了青海省祁连山区小煤窑里矿工的生活。这里是海拔3600米处,空气稀薄。小煤窑里的矿工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工作环境里艰苦劳动,一般干5-10年就会得矽肺病,从而失去劳动能力。如果死于事故,家属只能得到微薄的赔偿金。这是中国底层劳工在1990年代初生存状况的真实记录。
影视
纤城
纤城,是福建纺织化纤厂的统称,这是一座创建于1971年,中国上世纪70年代最先投产的九家维尼纶厂之一,这座深驻在福建永安市郊外3公里外大山深处的工业城镇,曾一度辉煌,但如今已渐渐落下帷幕。老厂房斑驳沧桑,年轻的工人如今已白发苍苍,很多人离开。纪录片表现了这座计划经济时期大厂的命运。
官方文件
惊心动魄的五十六天
图书
断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国社会
本书是清华大学教授孙立平的一本专著,2003年由中国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从社会学的独特视角出发,对19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生活发生的一系列变化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全书包括断裂社会的含义与特征、断裂社会的形成及其背景、收入差距扩大与弱势群体的形成、新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信任危机与社会秩序、社会冲突与制度创新等。
图书
自由张展
出生于1983年的张展是一名中国律师,也是一名共产党体制的异议者。2020年2月初,她从上海赶到新冠疫情封控下的武汉,进行实地采访,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武汉疫情封城的视频报道。三个多月后,她被中国警方以“寻衅滋事罪”抓捕,并带回上海羁押。2020年12月,她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四年。张展在看守所、监狱里长期绝食抗议,数度传出病危消息。她的勇气与抗争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由张展》一书,由网络上的“张展关注组”负责人王剑虹编辑创作,汇集了张展发布于网络的文章、自媒体帖子,还有张展在尚未失去自由时接受的一些访谈,以及外界声援张展的诗文。并在书中回顾了张展案的经过、张展狱中的抗争及其在海内外所激起的反响,在2024年5月13日张展刑满出狱之际出版。 本书从一个侧面保存记录了中国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的历史。如今,张展的文章和声援她的文字在中国都已被审查封杀,更显得书中备份保存下来的民间声音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