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59 个项目
档案主题:Early Communist Party
档案主题:1989 Tiananmen Protests and Suppression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59 items
图书
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
本书完整记录了1989年天安门广场武力清场的整个过程,时间从1989年6月3日中午开始,到6月4日上午10时结束。作者吴仁华作为“六四”亲历者,在书中对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也做了具体的描述,例如:刘晓波、侯德健等“四君子”如何与解放军戒严部队接触谈判;六部口坦克如何追逐碾压撤离的学生;医务人员如何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抢救伤员等。吴仁华自述,本书初稿完成于1990年5月。他于1992年逃离大陆,2007年5月,在洛杉矶出版《天安门血腥清场内幕》,这是他的第一本“六四”专著。本书后来多次增订再版。
文章
江棋生:中国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1989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大屠杀以及随后进行的大抓捕、大清查,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六四受害者,包括倒在血泊中的六四死难者,身中枪弹的六四伤残者、六四死难者和重殘者家属,被判刑或劳教的六四良心犯,及受到其它政治迫害的六四人士。在六四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民间恢复历史真相、重建历史记忆努力的一部分,这一报告对六四受害者当年的受难和20年来的艰辛历程给出一个基本的描述,并对造成六四受害者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言。
图书
六四日记:广场上的共和国
这是一部历经十八年最终整理而成的日记体著作。它在1990-1991年初稿基础上删订而成,记述了作者当时的完整经历:从最初参与组建北大筹委会始,到当选北高联主席及任广场副总指挥,直到六四淩晨主持广场撤离表决等一幕幕悲壮感人的历史。 购书链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6793
图书
六四诗集
《六四诗集》收集了关于1989年“六四”事件的各种诗歌。由当年参与运动以及流亡国外的人士,联合部分专家学者,历时一年收集编撰而成,由博大出版社出版。当年民主运动的学生领袖蒋品超为主编,诗集分五个部份。因遭中国政府查缴,此书并没有在中国内地出版 。2007年5月,日由“六四文化传播协会”与国际特赦组织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发行。
图书
李鹏六四日记
《李鹏六四日记》由中国共产党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之子鲍朴推出。以一份据称李鹏在六四天安门事件期间的日记手稿而成书,新世纪出版社原订于2010年6月22日在香港出版。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时,李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总理。日记内容由1989年4月15日至6月24日为止。鲍朴表示除了把日记由原本的简体字转为繁体字以外,书中内文“不加,不减,也不会改”。此书后在美国出版。
图书
广场活碑:一个香港女记者眼中的六四血光
本书作者曾为《星岛日报》记者,1989年4月底派驻北京采访民主运动。全书主要分六大部分:广场实录,记录1989年民主运动历程,由作者4月到北京采访,至6月4日凌晨与群众撤离天安门广场。第二部分是劫后记忆,是作者在1989年时的一些采访稿,尘封的记忆,望能填补历史的空白。第三部分为人物专访,当年作者曾专访7位学生领袖及知识分子,诉说他们全身投入学运的原因。第四部分为余生心绪,作者在“六四”后至1990年12月的一些片段记录,有给香港中学生的演讲稿,有感怀、有剖白,情真意切。第五部分为二十年伤痛,是作者在“六四”20周年写下的回忆文章。第六部分为六四底层,这些底层人物基本上被遗忘了,作者要为“六四“底层立传,以为历史补阙。
图书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
作者是1989年民运的骨干分子,当时他在中国政法大学教书。六四屠城后流亡海外。如今定居台湾,在东吴大学和中正大学开设“六四事件真相研究”课程。吴仁华至今已出版多本与“六四”相关的书籍。当年他是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硕士,他写的六四著作,比较注重信息来源的可靠性。此书记录了六四期间(4月15日到6月9日)每天发生的重大事件。
图书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为什么是毛统治中国 本书展示了毛泽东戏剧的一生,揭示了大量闻所未闻的事实:毛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怎样坐上中共第一把交椅,又是如何一步步夺取中国。作家张戎夫妇为完成这本书,花费十年,访问过数百名毛的亲友,与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见证者及各国政要等。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E6%AF%9B%E6%B3%BD%E4%B8%9C%E9%B2%9C%E4%B8%BA%E4%BA%BA%E7%9F%A5%E7%9A%84%E6%95%85%E4%BA%8B-%E5%BC%B5%E6%88%8E/dp/6263100389。
图书
司马璐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
司马璐(1919—2021)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延安遭到政治迫害,离开延安,1941年被开除出党,后持续参与倡导民主活动。1952年司马璐在香港出版《斗争十八年》,叙述自己从投奔共产党到醒悟,并最终选择自由的曲折历程。他对若干中共领导人物,如瞿秋白、张国焘等作过深入的专门研究。其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按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个人经历,第二章写中共第一代人物,第三篇专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斗争。
图书
末日幸存者的独白:关于我和“六四”
购书链接:https://www.kobo.com/hk/zh/ebook/ZoerWPfG8TiqoXIYwvW2iw。
文章
关于《天安门文件》真伪的新证据
很少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能像[《天安门文件》(中文版译名《中国“六四”真相》)这样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本书中的政府内部档案来自一位化名“张良”的人,自称是中共高官。该书得到几位著名西方中国问题学者的加持。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目前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教的林培瑞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翻译和编辑,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的夏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该书甫一问世就因来历不明而受到批评,张良的匿名身份也更加令人不信服。这些文件既包括之前已流出的政府各部门文件,也有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会议记录。大多数学者对前者并无异议,但对后者则表现出较大疑虑,有人认为书中有些对话的语气过于矫揉造作,或似乎混入了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内容。 香港著名出版人鲍朴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大多数人似乎都认为尽管文件出处将永远是一个谜团,但这些文献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鲍朴以严谨的态度,通过将这本书中的内容与过去二十年中出版的其他相关书籍进行比照,指出书中文件与其他材料不符之处,对该书的真伪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鲍朴的结论是:《天安门文件》并非中共内部档案,来源可疑,不能用来帮助理解 1989 年 6 月 3-4 日晚的屠杀平民事件。鲍在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末尾写道,这些绝密文件只是虚无缥缈的“幻影”,不能当作历史的基石。
图书
新发现的毛泽东 (上)
作者王若水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曾担任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并得以参与高层意识形态的讨论,对毛泽东的为人和毛泽东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他是中共体制内难得的一位有独立人格以及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在他因癌症去世后,他的妻子冯媛帮助他整理出这本遗著,2002年由明报出版社出版,被评价为“第一部最为全面、最为深入论述毛泽东和他思想的著作。”
图书
新发现的毛泽东 (下)
作者王若水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曾担任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并得以参与高层意识形态的讨论,对毛泽东的为人和毛泽东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他是中共体制内难得的一位有独立人格以及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在他因癌症去世后,他的妻子冯媛帮助他整理出这本遗著,2002年由明报出版社出版,被评价为“第一部最为全面、最为深入论述毛泽东和他思想的著作。”
文章
黄雀行动
六四”民主运动被血腥镇压之后,中共在国内大肆搜捕参与民主运动的骨干分子。一些香港人组织了秘密渠道,帮助民运人士逃离大陆,代号“黄雀行动”。本书作者江迅是资深媒体人,详细介绍了“黄雀行动”的经过。
图书
人民不会忘记:八九民运实录
本书由“香港记者协会”出版,汇总了几十名记者的六四报道。初版于1989年7月发行,在六四20周年再版。
文章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历史学者陈永发对中共建政之前长达二十年的鸦片经济做了基础性研究,并完成专著《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此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章越来越多,新的资料陆续出现。中共延安政权的鸦片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图书
改革历程
《改革历程》一书是原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赵紫阳的回忆录,于2009年5月29日由香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其英文翻译版 《Prisoner of the State: The Secret Journal of Premier Zhao Ziyang》在此前的5月13日出版。根据该书序言所述,1992年,赵紫阳的老部下、前国家新闻出版署署长杜导正与另一位前任中共高官萧洪达一起,说服软禁中的赵紫阳把自己的经历整理成书。
图书
红色生活史——革命岁月那些事(1921-1949)
裴毅然教授的著作,首次完整揭露中共不为人知的革命生活史。涉及中共历史上多个重要的节点,包括使用苏联的卢布建党,“打土豪”筹款,以及毛泽东与江青的恋爱生活等等。
图书
铭记天安门
作者是国际人权组织(人权观察)的派驻香港的观察员。出版过多本关于中国的书籍。《铭记天安门》是一篇长文,最早发表于1990年11月的《The Nation》杂志。6月3日夜间到次日凌晨4点,作者在广场周边目睹了镇压的发生,写成此文。
图书
中国民运反思
该书作者胡平上世纪70年代末曾参与西单民主墙运动, 先后主持民运刊物《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现今旅居美国。此书出版于1992年,主要分析八九民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两章介绍未来如何继续开展民主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