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105 个项目
档案主题:History of Unofficial Thought
档案主题:Farmers' Rights and Rural Issues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105 items
影视
媒婆
媒婆说媒这个传统,在今天的北方农村依然盛行,本片纪录了生活在山东省冠县的媒婆杨秀婷的故事。讲述了因为经济改革,农村人去城市打工,青年们开始自由恋爱。媒婆这个古老的职业不仅面对挑战,也遇到了新的问题。
图书
知青备忘录 : 上山下乡运动中的生产建设兵团
文革中,1403万城镇初、高中毕业生告别父母家人,离开城市,前往“广阔天地”接受“再教育”。1048万插队或回乡知识青年被安置在农村社、队里,126万知识青年被安排在新组成的青年集体场队中,另有229万知识青年,被国营农场和生产建设兵团所接纳。生产建设兵团成为知识青年最集中的地方,在整个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中,具有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本书叙述了文革期间,生产建设兵团兴亡和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的命运。
影视
平原上的山歌
17岁就被拐卖到山东平原的云南彝族少女罗小佳,被迫嫁给了当地一个年轻的农民。本片纪录了她在陌生的山东农村的家庭生活,以及她对家乡的思念。在到山东的第十个年头,她终于争取到回家的机会。经过4000公里的旅程,她回到了故乡云南,看到了日夜思念的母亲,却陷入了矛盾之中,带着母亲为她唱的山歌,她又返回了山东。本片反映了中国被拐卖妇女悲伤的命运,以及这些悲剧后的社会心理。
文章
我的一生(附:中国往何处去)
文革爆发时,杨小凯是长沙市一中的高中生,1968年1月12日他发表了《中国向何处去》一文,系统性地提出了“极左派”红卫兵的主张,批判中国官僚特权阶层,主张按照巴黎公社的原则建立“中华人民公社”。据杨小凯回忆,当时由于父母同情刘少奇的观点和彭德怀的观点而被打倒,自己在学校里倍受歧视,无法加入红卫兵,就参加了造反派,反对血统论。后杨小凯因此文被判刑十年。杨小凯于2004年去世。本文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望。
图书
王怡牧师文集:背负十架——中国家庭教会史
王怡是中国宗教领域的知名人物,也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1973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后任教于成都大学,投身基督徒,成为牧师,他所负责的成都秋雨圣约教会是中国最有名的家庭教会之一。 该教会位于成都一栋办公楼,拥有自己的书店、神学院和学前教育机构。教会定期举行数百人的聚会。后来,教会内部出现矛盾,与此同时,王怡更加直言不讳地批评政府。2018 年,他批评习近平取消任期限制,以便自己成为中国的终身统治者。2018年12月9日,王怡和秋雨圣约教会上百名基督徒被警方逮捕,教会随后被官方取缔。2019年12月30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王怡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和非法经营罪获刑9年。 本书根据王怡牧师2018年在秋雨圣约教会的授课录音整理而成。前五章由王怡牧师亲自审阅,但王怡牧师在完成后五章审阅前被捕。这些文章涵盖了王怡牧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会在中国作为典范的角色、秋雨圣约教会在中国的角色,以及中国家庭教会的历史。
文章
大饥荒年代中农民的反抗
至今在中国,始终有人试图否定1960年曾经发生大饥荒,其理由之一是:如果发生了大饥荒,为何看不到农民的抗争?的确,历史上一旦发生大饥荒,农民为了活命,会抢粮,骚乱,乃至爆发起义,但在1958-1962年间,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似乎看不到农民抗争的相关记载。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搜集事实,以证明农民反抗的存在。
文章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历史学者陈永发对中共建政之前长达二十年的鸦片经济做了基础性研究,并完成专著《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此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章越来越多,新的资料陆续出现。中共延安政权的鸦片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图书
形形色色的造反 ——红卫兵精神素质的形成及演变
本书力图通过红卫兵精神素质的研究以揭示红卫兵运动的种种特点:例如造反的行动模式、派系形成和地区差异,以及红卫兵思想的类型及文革前后变迁的趋势等等。本书作者徐友渔为红卫兵的同龄人,通过大量访问、文献调研积累了有关研究的第一手资料。目前基于口述资料和个案调研以分析红卫兵心态形成的研究还很少见。因此本书对这方面的研究者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本书于1999年由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
图书
中国民运反思
该书作者胡平上世纪70年代末曾参与西单民主墙运动, 先后主持民运刊物《中国之春》和《北京之春》,现今旅居美国。此书出版于1992年,主要分析八九民运失败的原因,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最后两章介绍未来如何继续开展民主运动。
图书
科学·民主·理性:许良英文集
中国知识分子许良英是一位科学思想史学者,也是一位积极捍卫人权的勇士。他经历过中国最极端的政治风暴,在1977年中国稍微开放后又开始言说。该书收集他在1977-1999年之间的政论,最初由香港明镜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后许良英的家人将其制作成PDF版,希望能在网上流传,让更多读者看到。
图书
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
陈永发教授的这本书从中国近代史的角度来研究中共历史,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革命夺权、不断革命、告别革命,深入探讨中共历史上的三大问题:民族主义,基层权力结构,思想改造和控制。该书200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该书可于<a href="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LNB/book/Book.aspx?ID=61046-0301&vs=pc">此处</a>购买。
影视
星火
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后,许多知识分子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农村劳动。一批来自兰州大学的学生也被送到甘肃的武山和天水农村,在那里,他们目睹了共产党大跃进政策导致的大规模饥荒。出于对当局作为的震惊和愤怒,这些学生联合起来出版了一份地下杂志《星火》,揭露大饥荒实情、批判当局的专制独裁。《星火》第一期于1960 年出版,包括九篇文章和一首长诗,揭示了大饥荒惨剧的根源所在,并呼吁人们“放弃幻想,准备战斗”。但当首期《星火》还未寄出,第二期尚在编辑中时,许多参与学生以及支持他们的当地人就遭到当局逮捕。《星火》一些主要成员被判处无期徒刑,后来被处决,其他关键人物也都被判处重刑。 导演胡杰在拍《寻找林昭的灵魂》的时候听说了《星火》杂志,于是开始寻找相关资料。由于影像资料的稀缺,胡杰参考了很多档案。对此,胡杰在一次<a href="https://cn.nytimes.com/culture/20150625/cc25hujie/">采访</a>中说道:“死人不能说话,但有关他们的记录至少可以讲述一些故事。我觉得文字档案有很强的说服力。纪录片必须具有艺术性,但是最重要的是,必须是真实的。当然,对纪录片来说,能有影像资料再好不过,但是拍摄大饥荒的纪录片不可能有影像资料。” 在这部纪录片中,导演胡杰赴武山、天水、兰州等地采访了幸存的《星火》成员、受难成员家属、以及当地农民等。受访者的讲述与《星火》中的文字穿插出现,观众由此得以了解当年这批学生为何决定创办《星火》、作者群的思想来源,以及他们如何在残酷暴政的威胁下通过行动传播自由与民主的思想火种。 该片曾获2014年台湾国际纪录片电影节华语纪录片评审团特别奖、亚洲竞赛单元优秀奖,以及北京独立电影节独立精神奖。
期刊
星火 第一期
1959年,大饥荒正在全国蔓延。一批被打成右派下放到天水农村的兰州大学学生见证了这一历史,目睹了饿殍遍地、同类相食的悲剧。在历史系学生张春元的带领下,一些学生一起创办了地下杂志《星火》,希望人们意识到这场浩劫的根源所在,“放弃幻想,准备战斗”。学生们用当地一个老砖瓦厂留下的一台油印机,自己刻钢板,如此刊印出《星火》首期。 《星火》第一期共三十多页,包括九篇文章和林昭的一首长诗。作者们通过讲述和分析他们所目睹之农村现实,反驳当局将大饥荒归咎于苏联逼债和自然灾害,强调大饥荒的真正原因是共产党的独裁统治,“对其他阶层的人民进行欺压、掠夺和奴役”。林昭的长诗《普罗米修斯受难的一日》用宙斯喻指毛泽东及其专制,赞颂盗取自由火种的人们。学者艾晓明<a href="http://www.sanxiatansuo.com/index.html?index=view&vid=10821">如此描述</a>《星火》作者群的思想来源:“在原则上,星火撰稿者没有脱离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信仰;而到马克思主义的源头去寻找批判现实的理论依据,这是当时以及后来许多民间思想者的路径。不同之处在于,向承鉴他们更多地吸取了苏共二十大以后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主义的观点,并从反右之后传开来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纲领(草案)》中得到启发。后者的反教条主义和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探索,给了这群青年新的思想力量。” 学生们计划将杂志寄给各省市的领导人,以警醒当权者纠正自己的错误。1960年9月30日,当首期《星火》还未寄出、第二期尚在编辑中时,武山、天水的参与学生被捕,同时被捕的还有数十名认识和支持他们的当地农民。参与者中,张春元被判无期徒刑,后被执行死刑;武山县委副书记杜映华因与这些学生有过交流,被判刑五年,后被处决;林昭被拘留于北京,后也被处决。其他关键人物如顾雁、谭蝉雪、向承鉴等则都被判处重刑。 90年代以来,为了重新恢复这段历史记忆,谭蝉雪投入大量心血搜集相关资料。她曾奔波于兰州、天水一带,为了寻找当时的案卷。在多次尝试与碰壁之后,终于在武山县法院找到被当作“星火反革命集团”案罪证来保管的《星火》原稿和其他资料。 我们希望寻找志愿者协助将《星火》翻译成英文。如果您有兴趣,请与我们联系。
影视
太石村
2005年秋,广州番禺太石村因村官卖地,引起村民强烈不满;数百人签名,依法要求罢免村长。村民查封了村委会财务室,并通过静坐等形式表达诉求。政府部门动用警力抓捕了村民中的活跃分子,但村民坚持要求启动罢免程序。政府部门终于派出工作组,到村里核实签名。 太石村罢免事件得到中外媒体高度关注,同时也引起当地政府的不安。9月12日,政府派出警察包围太石村,抓走了在村委会室静坐的几十位村民。尽管受到种种打压,太石村民坚持按自己意志选出了罢免村委会主任的选举委员会。政府继而派出工作组进一步施加压力,迫使被选举成员逐一退出。秋风秋雨中,被雇来的打手组成巡逻队,将律师和记者轰出村外。 该片记录了这场村民自治运动的抗争场面和悲剧结局,呈现了广东农村涌动的权利意识;从中可以看到村民运用选举权的能力以及政府应对基层民主的惯性方式。
图书
文化大革命十年史
该书作者严家其和高皋是一对夫妻。两人都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者。严家其是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的首任所长,曾参与赵紫阳总理领导下的政治改革办公室。夫妻俩在“六四”事件后流亡美国。1986年天津出版社出版此书,当时发行量超过100万册,很多人都是从此书开始对“文革史”形成全面了解。
图书
大动乱的时代:1949—1989年的中国
本书作者王年一(1932年—2007年9月13日),文革史专家。对文革发动的原因,来龙去脉都有清晰的梳理,被誉为中国国内文革研究的先驱。据启之回忆,王年一曾编著《文革大事记》《文革第一年》《文革大辞典》《文革杂谈》《文革研究资料》,在中国都无处出版。
图书
薛明剑、孙冶方兄弟
本书是介绍中国两位经济学家薛明剑和孙冶方兄弟的一本著作。薛明剑(1895-1980,原名薛萼培,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后改名,“明剑”意指“剑除满清,为朱明报复”)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经济学的创始人,现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民间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学者”(作者自序)。他曾任中华民国国大代表、国民党参政会参政员及民选立法委员。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因作为地下共产党员遭逮捕获释后为安全而改名)则是共产党员,1949年后中国的重要经济学家,在文革中受过迫害,改革开放后再度受到重视。 作者讲述了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时指出即使身处不同的政治壁垒,两人对于民生(人道)的关注与实践其实殊途同归。 本书 2009 年在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首次出版,2014年中国经济出版社拟再版,但签订再版合同后却因审查而未果。本站上传的版本为2023年在博登书屋出版的版本。
影视
中原纪事
河南省贫困乡村的许多农民因卖血感染艾滋病。该纪录片深入这些艾滋病人中,描述他们如何面对生活,官员怎样应对这些情况,以及志愿者如何协助染病的村民。导演进入中原若干艾滋病高发村采访,倾听农民诉说当年“血浆经济”兴起的历史背景,呈现因献血输血感染艾滋病的家庭,尤其是妇女儿童的生存状况,并记录民间组织在基层的形成和努力。
影视
煤路
该纪录片讲述了四川东部大山里三个煤矿工人家庭的生活故事。曾获2011年第35届玛格丽特米德影人奖。导演刘元辰。
图书
大跃进亲历记
曾经担任毛泽东秘书的李锐也是毛泽东研究专家。和他著名的《庐山会议实录》一样,本书也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主要讲述了作者亲历毛泽东发起的“大跃进”运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