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111 个项目
档案主题:Women and Feminism
档案主题:Civil Society
档案主题:Faith-Based Crackdown and Persecution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111 items
文章
2022 记住青年带来的光亮
影视
公民调查
2008年8月下旬,川震百日祭后,救援部队开始撤出,媒体不再报道校难;成都环保工作者谭作人和当地志愿者,依然在废墟之地奔走,寻找校舍垮塌原因。 秋去冬来,谭作人和他的同事谢贻卉在主灾区10个县市80多个乡镇跋涉,累计行程3000公里,终于在5.12周年祭前,通过网络发出调查报告,这是有关川震校难的第一份公民独立调查报告。同时,北京艺术家艾未未发起进一步的公民行动,新的志愿者来到四川,寻找遇难学生名单。本片是有关公民调查的不完整记录,也是提交给谭作人“涉嫌颠覆国家政权案”主审法庭的有一份证言。
图书
积极生活
这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的一本文章合集。书名由汉娜阿伦特受到启发,涉及了从诗歌、电影到政治、伦理的宽广领域,讲述了这样—些富有魅力的人及其精神结构与生活故事。包括海子、王小波、阿伦特、伍尔夫、波伏娃、塔尔柯夫斯基、克里玛、赫伯特、哈维尔等。在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名字背后,提示这两个互相依存的精神维度:一方面,是建设我们身处其中的外部世界:另一方面,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两者不可偏废。本书200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图书
张祖桦文集
张祖桦是中国的一名独立学者。早年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等职。后任职于民间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政治现代化、宪政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2008年“零八宪章”的重要参与者。本书是他的一本政论文集。
影视
关爱之家
该影片记录了河北邢台农村妇女刘显红打官司的故事。她因在医院输血感染艾滋病毒,决定公开身份、起诉医院,历经艰险终于获取赔偿。以她的经历为主要线索,影片通过几个家庭的遭遇和感染者成立"关爱"小组集体维权的努力,呈现出在基层农村涌动的公民权利意识。由于社会关怀、媒体介入和法律援助,政府也转变了态度,并出台了改善感染者处境的政策。
图书
民主教程
本书由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刘军宁编写,于2006年在地下流传。这本书意图解析民主制度的基本原理,以及历史经验。但很快就在中国被封杀。
影视
国家的敌人
2010年2月9日,谭作人煽动颠覆国家罪案,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拍摄者记录了判决前后三天的情形, 谭作人的朋友、亲人感受如何,律师如何开展工作。
图书
经历:我的1957年
出生于1932年的和凤鸣,在甘肃日报工作期间,和丈夫王景超被打为右派,于1958年4月下旬,被下放到酒泉的安西农场劳动,丈夫则被送往著名的夹边沟农场。1960年大饥荒时期,她的丈夫饿死在夹边沟农场,她则活了下来。作为幸存者的她撰写回忆录,记述她被划为右派后,被发配至安西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的经历。本书于2001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可于此处阅读: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30134444/http://www3.nbnet.nb.ca/stao/wlcp_huofengming.htm。
图书
自由张展
出生于1983年的张展是一名中国律师,也是一名共产党体制的异议者。2020年2月初,她从上海赶到新冠疫情封控下的武汉,进行实地采访,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武汉疫情封城的视频报道。三个多月后,她被中国警方以“寻衅滋事罪”抓捕,并带回上海羁押。2020年12月,她被以寻衅滋事罪判刑四年。张展在看守所、监狱里长期绝食抗议,数度传出病危消息。她的勇气与抗争的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 《自由张展》一书,由网络上的“张展关注组”负责人王剑虹编辑创作,汇集了张展发布于网络的文章、自媒体帖子,还有张展在尚未失去自由时接受的一些访谈,以及外界声援张展的诗文。并在书中回顾了张展案的经过、张展狱中的抗争及其在海内外所激起的反响,在2024年5月13日张展刑满出狱之际出版。 本书从一个侧面保存记录了中国新冠疫情武汉封城的历史。如今,张展的文章和声援她的文字在中国都已被审查封杀,更显得书中备份保存下来的民间声音弥足珍贵。
图书
流亡中的自在
图书
甘粹:北大魂——从林昭到八九民运
本书是2007年创刊的《往事微痕》期刊丛书,原载《往事微痕丛书·纪实卷·之六》,主编是黄河清。甘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1957年划为右派,与从北大过来的右派学生林昭一起在资料室劳动,而成为恋人。后甘粹被发配新疆,等他回来时,才知道林昭已被杀害。本书是甘粹一部结合八九民运追忆林昭的书稿,全文十四万字。
影视
天堂花园
2003年被称为中国公民维权运动元年,它以广州的孙志刚事件为标志。与此同时,发生了为湖南女教师黄静争取法律公正的运动,它是以受害人家人、网民、女权主义学者和活动家为主体的,并且延续了数年时间。本片记录了黄静案从立案到判决后的讨论过程,并分析针对妇女的性暴力活动。
图书
顾准和他的时代
本书是介绍中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顾准(1915-1974)的一本著作。顾准是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他同时也致力于钻研政史哲,翻译过数本关于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外国经典著作,撰写过大量文章。由于他秉持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提出异议,在反右运动和文革等时期多次遭受政治迫害(关于顾准的更多信息参见本网站关于顾准的条目)。通过对其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记录与解析,这本书呈现了顾准如何在一个压制独立思想的时代坚持对“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追索和探寻” (作者自序)。本书于2015年由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出版。
图书
祭坛上的圣女 ——林昭传
本书是大陆作家赵锐所写的一本林昭传记。2008年由台湾秀威资讯出版社出版。本书详细介绍了林昭的生平和家庭背景。“附录”中包含若干当事人的回忆。购买链接: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431680。
文章
黄沙:2019全国看守所被羁押人待遇调查报告
本报告关注中国看守所内人权状况。黄沙律师发放问卷给他认识的执业律师,然后由执业律师拿着问卷到看守所会见被羁押人的时候,用问答的形式填写。而后回收问卷进行统计,由此形成调研报告。看守所填写的跨度时间是:2019年7月2日到2019年11月19日。本次回收的有效问卷 101 份。
电影及视频
寻找林昭的灵魂
这本纪录片讲述了林昭的一生。林昭在50年代末被定为右派,并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处决。在成为持不同政见者之前,林昭是共产主义的狂热信徒。50年代初,作为北京大学的明星学生,她展现出了写作和演讲的天赋。然而,1957年百花运动期间,她批评了政府,并被定为反革命分子。尽管政府试图防止她发表意见,林昭仍然继续公开演讲和写作,出版了地下学生创办的期刊《星火》。 1960年,她被捕,并在监狱中度过了余生。尽管监狱的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她在狱中仍继续写作,有时甚至用自己的鲜血撰写诗集。 1968年,36岁的她被行刑队处决。 在这部纪录片中,胡杰展示了林昭现存的写作和诗歌。这些文章包含对中国共产党的批评,以及对劳工和土地改革相关政策问题的评论。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中,胡杰还前往中国各地采访林昭的朋友和同事。他们见证了她作为学生、知识分子、或囚犯的经历。这部纪录片收录了他们的采访节选。通过这些面试,我们可以更好的了解林昭的性格和动机。 直到90年代,林昭几乎成为一个被遗忘的人物。这部纪录片促进了世界对林昭的了解。林昭的悲惨一生和遗产值得进一步考察,以加深我们对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的认识。
文章
江棋生:中国六四受害者状况民间报告
1989年六月四日发生的天安门大屠杀以及随后进行的大抓捕、大清查,制造了数以万计的六四受害者,包括倒在血泊中的六四死难者,身中枪弹的六四伤残者、六四死难者和重殘者家属,被判刑或劳教的六四良心犯,及受到其它政治迫害的六四人士。在六四20周年之际,作为中国民间恢复历史真相、重建历史记忆努力的一部分,这一报告对六四受害者当年的受难和20年来的艰辛历程给出一个基本的描述,并对造成六四受害者的制度因素进行分析,对如何改变他们的生存状况提出相应的建言。
图书
杀劫:镜头下的西藏文革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的烈火开始蔓延,作家唯色出生于西藏军区总医院。当时她的父亲是中国驻藏解放军的一名军官,也是一位热心的摄影爱好者。透过镜头,这位军官记录了迄今为止关于西藏文革最全面的一批影像。而唯色则对镜头后面的故事做了还原与记录,试图与强权抗争,保留下西藏在文革中的真实历史。
影视
让阳光洒到地上
王荔蕻,北京网友、公民记者和公益服务志愿者。王大姐因声援福建三网民而被控"寻衅滋事"。2011年8月12日,此案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温榆河法庭第一次开庭审理。本片采访了王荔蕻的亲人、朋友、辩护律师和声援网友,记录了现场围观的历史性场景。
图书
上海生死劫
《上海生死劫》(又名《申江夢迴》)是女作家郑念的一部自传,最早于1986年出版了英文版,随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书中郑念记述了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80年代初出国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1966年上海红卫兵以革命的名义对她进行抄家和逮捕,之后她被拘禁六年,在此期间,始终坚持自己无罪,坚持与不公正的制度相抗争。1973年郑念出狱后,得知自己的独生女儿郑梅平早自己入狱不久后受迫害而死,继而查找女儿的死因。此书追述了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如何被政治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