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民间档案馆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En
  • Zh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266 个项目

使用以下过滤条件查找内容

  • 档案主题

    • 口述与亲历 (160)
    • 共产党党史 (137)
    • 公民社会 (92)
    • 民间思想史 (85)
    • 文化大革命 (64)
    • 大跃进/大饥荒 (57)
    • 知识分子 (55)
    • 言论与出版自由 (46)
    • 共产党政治体制 (46)
    • 饥荒 (45)
    • 争取民主权利 (45)
    • 反右运动 (44)
    • 毛泽东 (38)
    • 八九民运和天安门镇压 (37)
    • 妇女与女权主义 (31)
    • 司法与人权 (25)
    • 农民权利与农村问题 (24)
    • 早期共产党 (23)
    • 党内斗争与清洗 (19)
    • 公共卫生 (18)
    • 民间生活 (18)
    • 新冠疫情 (11)
    • 经济体制与改革 (11)
    • 基于信仰的镇压和迫害 (9)
    • 少数民族 (8)
    • 劳工 (8)
    • 宗教信仰 (7)
    • 性与性别 (6)
    • 信访制度及访民 (5)
    • 自然灾害 (5)
    • 白纸运动 (4)
    • 教育 (4)
    • 土地改革(1947-1953) (3)
    • 残障 (3)
    • 自由主义 (2)
    • 三峡工程 (2)
    • 拆迁移民 (1)
    • 环境 (1)

  • 档案形式

    • 图书 (161)
    • 电影及视频 (103)
    • 文章 (39)
    • 官方文件及资料 (6)
    • 期刊 (5)
    • 图书 (1)
    • 展览 (1)

  • 年代

    • 改革开放时期(1978-2012) (155)
    • 毛泽东时期(1949-1978) (128)
    •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 (66)
    • 大跃进/大饥荒时期(1958-1962) (51)
    • 反右运动时期(1957-1958) (47)
    • 习近平时期(2013—) (30)
    • 民国时期(1912-1949) (29)
    • 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1935-1948) (11)
    •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8)
    • 中国共产党江西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时期(1928-1937) (7)
    • 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1927-1937) (5)
    • 第二次国共内战时期(1945-1949) (5)
    • 习近平时期(2013—) (1)

  • 创作者

    • 老虎庙 (60)
    • 艾晓明 (20)
    • 胡杰 (18)
    • 香港言语治疗师总工会 (6)
    • 依娃 (4)
    • 高华 (4)
    • 向承鉴 (4)
    • 胡平 (3)
    • 江雪 (3)
    • 李锐 (3)
    • 林昭 (3)
    • 武宜三 (3)
    • 徐友渔 (3)
    • 杨继绳 (3)
    • 鲍朴 (2)
    • 陈永发 (2)
    • 崔卫平 (2)
    • 戴晴 (2)
    • 丁抒 (2)
    • 冯媛 (2)
    • 甘粹 (2)
    • 何清涟 (2)
    • 金辉 (2)
    • 李江琳 (2)
    • 廖亦武 (2)
    • 刘文忠 (2)
    • 刘晓波 (2)
    • 申渊 (2)
    • 宋永毅 (2)
    • 王力雄 (2)
    • 王年一 (2)
    • 王若水 (2)
    • 王晓林 (2)
    • 吴仁华 (2)
    • 武文军 (2)
    • 杨奎松 (2)
    • 杨显惠 (2)
    • 杨小凯 (2)
    • 其他 (2)
    • 张彦 (2)
    • 卜伟华 (1)
    • 张戎 (1)
    • 陈斌 (1)
    • 陈诚 (1)
    • 陈峰 (1)
    • 陈品霖 (1)
    • 陈小雅 (1)
    • 郑念 (1)
    • Choi Suk Fong (1)
    • 戴煌 (1)

  • 年代:Reform Era (1978-2012)
  • 年代:Maoist Era (1949-1978)

266 items

影视

辽西纪事

1959年,在辽宁省西部荒凉的凌源地区,来了一批沈阳高校的知识分子右派,他们要在这里和监狱的刑事犯们一起劳动改造,挖矿山修建铁路。共产党如何改造知识分子?这些右派知识分子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胡杰的镜头还原了这段历史。
图书

武宜三作品集(1)

作家武宜三是香港五七学社创办人。香港五七学社成立于2007年,学社宗旨为收集、整理和研究一切有关1957年反右运动的资料和文献,并进行传播与出版,尽力还原和呈现反右运动这一段严酷迫害整治知识分子的历史真相。多年来,武宜三呕心沥血整理出反右受害者名录,编成《1957年受难者姓名大词典》,由其任总编辑的五七学社出版公司还出版了《五七右派列传》一书。 本书是他的政论文集之一。该文集主要包含50多篇他于2004-2009年间发表和未发表的政论文章,从历史、时事、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批判。
图书

武宜三作品集(2)

作家武宜三是香港五七学社创办人。香港五七学社成立于2007年,学社宗旨为收集、整理和研究一切有关1957年反右运动的资料和文献,并进行传播与出版,尽力还原和呈现反右运动这一段严酷迫害整治知识分子的历史真相。多年来,武宜三呕心沥血整理出反右受害者名录,编成《1957年受难者姓名大词典》,由其任总编辑的五七学社出版公司还出版了《五七右派列传》和《新编五七右派列传》等书。 本书是他的政论文集,包含近百篇他于1999-2017年间发表和未发表的政论文章和活动发言等,主要包括历史和时事分析,侧重对受迫害知识分子和政治异见者的介绍与评论。这些人往往被当局称作“汉奸”,而武宜三认为中共才是真正意义上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汉奸。 武宜三的另一本文集《陈毅是个好同志吗》也收录于本档案馆。
官方文件

加拿大政府六四事件解密档案

这批档案在2015年1月份解密,包含加拿大驻华使馆在1989年的外交备忘录。其中描述了该国驻华使馆官员掌握的关于“六四”大屠杀的情况。这批加拿大国家图书馆与档案馆的解密文件,显示出加拿大政府当年担忧使馆遭到中国军队入侵,并且描述了当年在北京镇压时,以及军队如何杀害了市民。
图书

超凡领袖的挫败 : 文化大革命在武汉

本书内容是武汉文革历史及相关分析。王绍光于1989年完成了同名博士学位论文(英文),1993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论文删改后的中文版《理性与疯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众》。2009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本书作者以武汉文化大革命为主轴,访问了几十位文革参与者,运用大量文革期间出版的原始材料,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深刻揭示了群众参与文革的冬季、形式、规律,进退机制,以及与全国大形势的关系。
图书

民主教程

本书由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刘军宁编写,于2006年在地下流传。这本书意图解析民主制度的基本原理,以及历史经验。但很快就在中国被封杀。
图书

1957年受难者姓名大辞典

据估计,反右运动(11957-1959 年)中受迫害的人数在 46 万到 140 万之间。该事件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运动之一,它有效地压制了毛泽东时代的独立知识分子思想,为大饥荒和文化大革命等灾难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武宜三花了十多年时间研究这场运动中受害者的生活。他统计的受害者名单中共有 33,000 个条目,虽然远不及完整数目,但这些条目给这场前所未有的悲剧提供了人性的视角。在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中,包括了钱钟书的故事——20 世纪中国最有名的作家之一。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曾被打为右派,但在公开受辱之前就去世了。钱钟书和他的姐夫石声淮被迫参加群众大会,代替钱基博接受批判。在批判大会中,他们被要求手持死者的灵牌。所有这些细节都记录在这本辞典中。 这本辞典最初以光盘形式出版,武先生向中国民间档案馆提供了文字版,我们会将文字档制作成可搜索的 PDF 格式后上传至本站。 《1957年受难者姓名大辞典》由人文资料出版中心出版,并得到华盛顿劳改研究基金会资助。
图书

辉煌的幻灭:人民公社警示录

本书讲述了中国第一个人民公社——作者的家乡嵖岈山人民公社的故事。嵖岈山是地处豫南信阳市遂平县的一个乡(现归驻马店地区),是1958年毛泽东树立的全国第一个卫星人民公社所在地,也是大跃进时期的样板公社。在1959年庐山会议上,嵖岈山公社被作为毛泽东反击彭德怀万言书,把彭德怀打成右倾机会主义分子的证据。 作者康健是一名退伍军人。在大饥荒发生三十多年后,康健实地走访嵖岈山的村落,进行口述史调查,用口述访谈的形式记录下集体经济行为下农民的日常生活和遭遇。作者以访谈的形式展开写作,细节化地展示了嵖岈山人民公社的历史,以具体的个案呈现了国家政治行为与个体命运的关系。 本站所分享的此书电子档来源于“中国大饥荒档案”网站:https://www.yhcw.net/famine/。
图书

地震疯人院:四川大地震纪事

2008年5月12日,四川大地震发生,作家廖亦武开始逐日撰写《大地震记事》,在《民主中国》连载,数家中文网站转载,影响广泛。他先后去都江堰、聚源镇、映秀等地震重灾区实地采访。对他在地震期间的行踪和文字,多家主流媒体做了报导和翻译转载。 2009年4月,台湾允晨文化出版发行了《地震疯人院:四川大地震纪事》繁体中文版,这是一部将四川地震灾期中的众生相活生生保留下来的图文实录。 购书链接:https://www.taaze.tw/products/11100030689.html。
影视

国营东风农场

1950年代末,数十万中国人因批评中国共产党而被打成“右派”,其中就有来自云南昆明的200名教师、学生和干部。1957年,他们被送到位于云南弥勒市的国营东风农场,在农村进行了21年的思想改造。这些囚犯亲眼目睹了大跃进。在农村,他们参与了森林砍伐、农业和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导致了 1960 年代初的大饥荒。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从城市知青下乡的年轻人来到了他们的营地,与他们一起劳工。 1978年,这些“右派”人士终于平反并获准离开弥勒市。 通过那些被迫害和流放的人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毛泽东时代的政策和政治运动。导演胡杰收集了数十个与国营东风农场囚犯以及工作人员的采访,讲述了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故事。这些受访者的亲身经验和记忆不仅揭示了这200名“右派”人士在国营东风农场的生活,也展示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及后果。
影视

国家的敌人

2010年2月9日,谭作人煽动颠覆国家罪案,在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拍摄者记录了判决前后三天的情形, 谭作人的朋友、亲人感受如何,律师如何开展工作。
图书

逃亡者

作者张伯笠曾是“六四”民主运动中的学生领袖,在“21人通缉名单”中名列第17。“六四“后,张伯笠曾在东北老家四处躲藏,期间还曾越境进入苏联,被苏联方面关押并遣返,但并没有把他交给中国边防军,而是让他自行离开。在“六四”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张伯笠是唯一一个既没被中共抓捕,也没能逃离中国的六四民运领袖。一直到1991年,张伯笠才通过秘密渠道抵达香港,并向美国驻香港领事馆申请政治庇护。出版后译成多国文字。其英文版获《华盛顿邮报》的“最佳图书奖”。
期刊

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考

该书是关于1958-1961年中国大饥荒的研究分析,其中记录了大饥荒期间老百姓的境况,反思了发生这一悲剧的原因,并总结了经验教训,直接批判了当时罔顾经济规律、阶级斗争至上的作法。作为一个体制内机构,兰州市政协编印该书具有特殊意义。 该书是由兰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兰州文史资料选辑(共23辑)第22辑,出版于2002年,主编武文军,主审王家珞。该书以甘肃、青海、河南为例,描述了当地情况并分析了灾难发生的原因,还记录了当时一系列特殊现象,如滥建水利工程、大办公共食堂造成浪费,人口大逃亡等。在第十至第十五章,作者详细总结了经验教训,指出反右运动、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导致了三年大饥荒的悲剧。 武文军和王家珞还合作编写了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0 辑《甘肃六十年代大饥荒考证》(已收录于本馆)。该系列共23辑,公众目前可以在兰州市政协的网站(https://www.gslzzx.gov.cn/col/col11760/index.html)上看到除第20辑和第22辑外的所有文章。
期刊

甘肃六十年代大饥荒考证

本书是一组研究1958至1961年大饥荒期间甘肃社会经济情况的系列研究报告,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五篇考证研究文章,记录了大饥荒期间甘肃人民的悲惨境况。书中提到,甘肃省委在一份报告中承认,当地确有发生人相食事件。这些研究还揭露了当地一系列大跃进措施,如滥建水利工程、虚报粮食产量、大办公共食堂造成浪费,误导饥民吃树皮泥土等,并分析了造成这些情况的原因。第二部分收录了反映当时情况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资料是支撑作者研究分析的证据,包括甘肃省委关于人民公社的指示,以及甘肃省向中央提交的多份工作报告等。除此之外,书中还附有当时报纸上登载的关于大跃进的新闻、宣传画以及照片。 本书是由兰州市政协文史资料和学习委员会编著的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0辑,出版于2002年,主稿武文军,主审王家珞。兰州市政协出版该书具有特殊意义,表明其对于独立史学家的大饥荒观点持支持态度,即该饥荒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超官方历史记录。武文军和王家珞还合作编写了兰州文史资料选辑第22 辑《中国六十年代大饥荒考》(已收录于本档案馆)。该系列共23辑,公众目前可以在兰州市政协的网站(https://www.gslzzx.gov.cn/col/col11760/index.html)上看到除第20辑和第22辑外的所有文章。
图书

经历:我的1957年

出生于1932年的和凤鸣,在甘肃日报工作期间,和丈夫王景超被打为右派,于1958年4月下旬,被下放到酒泉的安西农场劳动,丈夫则被送往著名的夹边沟农场。1960年大饥荒时期,她的丈夫饿死在夹边沟农场,她则活了下来。作为幸存者的她撰写回忆录,记述她被划为右派后,被发配至安西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的经历。本书于2001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可于此处阅读: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30134444/http://www3.nbnet.nb.ca/stao/wlcp_huofengming.htm。
文章

安徽省凤阳县1958-1962年灾难实录

在这篇关于大饥荒的开创性文章中,作者金辉全面呈现了安徽省凤阳县在三年大饥荒中的历史细节。在文章中,金辉引用了大量一手档案馆材料(主要包括凤阳县党政机关的文件)。这些史料中的一部分正式出版于《乡村三十年 ──凤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实录(1949—1983)》。 金辉此文的重要性在于它否定了大饥荒的官方解释。中共官方历史叙述称大饥荒为三年困难时期(或三年自然灾害),并将之归咎于自然因素或中苏分裂后苏联顾问的撤离。金辉撰文论证事实并非如此,他以凤阳的农业中心地带作为个案,用一手史料证明饥荒源于中央政府的政策失误,并明确归责于毛泽东。 随后,杨继盛的《墓碑》和冯客的《毛泽东的大饥荒》等其他关于大饥荒的经典著作也证实了金教授的分析。这篇文章的特殊意义还在于其发表时间,它发表于 20 世纪90年代初。此外,文章由一位重点大学广受认可的中国大陆学者发表,这让它的结论更有分量,同时也让中共拥护者很难宣称这是外国人试图抹黑中国所为。凤阳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农业中心,作为案例,也让金辉的研究更有说服力。
文章

特辑|饥荒与县城(8)广西环江县:狂热及其灾难

环江县是广西西北部的一个县,居住着多个民族。当地是产粮大县,原本有着丰富的资源。1958年,当地官员迎合大跃进的狂潮,“放卫星” 的次数是全国同类事件中最高的。环江县将粮食产量夸大至实际产量的三倍。为完成高征购,县里将群众的口粮,猪、牛牲畜的饲料粮全部并入国家仓库,实行饿死人也不开仓救济的政策,结果造成了全县大范围的饥荒。环江县人口大约15万人,预计饿死的农民有5万人左右。 这篇文章用具体数字和历史细节完整描述了环江县亩产13万斤的粮食卫星是怎样制造的,基层政权如何一步步制造出虚假的粮食数字,而上层领导又是如何助长这样的风气。从中可以看到大跃进政策的具体发生过程,对了解当时基层政权的运作具有参考价值。
文章

饥荒与村庄:是谁饿死了他们?

本文作者陈峰,出生于1962年。家乡是安徽省肥东县白农公社的三家大队黄四冲。据他的记录,在大饥荒的1959年冬至1960年春,他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亲人和亲戚,大家族里不完全统计,饿死57人。
文章

饥荒与县城:大跃进期间的镇原冤案

甘肃镇原县早在1957年就出现饿死人的状况,但当局认为粮食问题是因为“反革命分子”捣乱,并制造特大冤案,全县至少有1650人受到株连。本文由中共镇原党史办公室发表于《百年潮》杂志。本站转载自“大饥荒档案”网站。
影视

远山

本片拍摄了青海省祁连山区小煤窑里矿工的生活。这里是海拔3600米处,空气稀薄。小煤窑里的矿工在没有任何保护的工作环境里艰苦劳动,一般干5-10年就会得矽肺病,从而失去劳动能力。如果死于事故,家属只能得到微薄的赔偿金。这是中国底层劳工在1990年代初生存状况的真实记录。
显示第 21–40 条结果,总计 266 条
  • «
  • 1
  • 2(current)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
  • 14
  • »
  • 关于我们
  • 全部馆藏
  • 民间历史地图
  • 创作者
  • 民间历史简报
  • 联系我们
  • 其他资源
© China Unofficial Arch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