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68 个项目
年代:习近平时期(2013—)
年代: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1966-1976)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68 items
图书
思痛录
图书
新中国三十年
作者唐德刚是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擅长口述历史。后半生定居美国,先后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在历史学方面,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的中国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民治”三大阶段。此书原名《毛泽东专政始末,1949~1976》,在大陆发行时改用《新中国三十年》。
影视
我虽死去
1966年8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女子中学副校长50多岁卞仲耘被红卫兵打死。卞仲耘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在北京第一个被打死的教育工作者。卞被打死的当晚,邓小平的两个女儿邓楠、邓榕讲卞的死讯告诉她的丈夫,并指示不能讲卞是被打死的,只能讲她患有高血压,系因病死亡。这一事件最终没有任何人受到刑事追责。 请关注独立导演胡杰的<a href="https://www.youtube.com/@jiehu6613">YouTube频道</a>。
图书
走过那个时代
本书作者王凌云女士是“六四”学生领袖王丹的母亲。她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在天安门旁边的国家博物馆工作数十年。这部回忆录于2021年在台湾出版,作者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诸多重大事件,包括1989年的天安门民主运动。 此处为本书购买链接: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73162681985770003
文章
王年一、何蜀、陈昭:毛泽东逼出来的“九·一三林彪出逃事件”
王年一是中国国内的文革史专家。他比较早地提出林彪叛逃是受毛泽东逼迫。这在中国长期是被视为禁忌的观点。
图书
谁是新中国
作者辛灏年试图分析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现代史,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乃是专制制度的复辟,中华民国才代表了中国走向共和之路。本书上卷对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进行辩护及澄清,认为国民党不是中共所称的“反动派”,下卷则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历史展开批判。该书于1999年由美国蓝天出版社(Blue Sky Publishing House)首印,2012年6月由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再版。
影视
我记不清了
这是作家、纪录片导演周勍拍摄的一部关于文革记忆的纪录片。文革期间,西安市第三十七中学的两位老师王伯恭、王冷被十几岁的学生打死。两位当时亲历那场风暴的三十七中毕业生芦苇和王保民,决心重访那段历史,去寻找当年的同学——其中一些是见证人,一些是加害者,以及被打死老师的后人,试图了解他们对当年事件的态度。 芦苇这样描述他的初衷:“五十年过去了,我们不仅是重现那场暴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人怎样对待“文化革命”这样一个近期的历史事件:当事者现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以及怎样谈论过去?那些与迫害王冷有关的人当谈及这件事时如何反应?” 王保民说:“好的你记一辈子,你三皇五帝时的事你就记得,五千年的事你都记得,滚瓜烂熟。昨天刚发生的事、你自己身上发生的事你都说不清,你叫人怎么想?那你这个历史是不是没有人的历史?” 这部纪录片的拍摄历时三年,积累了近100个小时的访谈素材和一百多万字的文字资料。导演在整理这些素材时,意外发现无论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在采访中重复最多的就是“我记不清了”,导演评论道:“这句话可能就是中国人面对历史时的态度”。王冷老师的女儿张晔在采访中的话点出这种态度的核心:“谁也不想把伤疤揭开,揭开就会流血”,以及刻进人们DNA的“深入骨髓的恐惧”。 但还是有人记得清。影片中,受访者细致地回忆了当时的场景,包括学生对老师的各种酷刑、不愿屈服的老师的衣着和表情,以及助纣为虐的校领导如何表演对于毛泽东的崇拜…… 影片中还有对当时加害者和共谋者的采访,他们对于当年事件的评论一定程度上也展现了普通人如何在一个集体狂热的时代成为残暴的恶人。
期刊
立誌
《立誌》是香港《立場新聞》特刊,聚焦香港2019年社会运动。 香港《立場新聞》成立于2014年12月30日,于2021年12月29日遭香港国安处搜查后停止运营。 香港警方指控《立場新聞》不断刊登多篇煽动性文章,违反《刑事罪行条例》第九条及第十条“串谋发布煽动刊物罪”,并以此起诉前总编辑锺沛权、前署理总编辑林绍桐及《立場新聞》母公司。《立誌》的序言也被控方作为证据在法庭开示。 序言中,编者提到,《立誌》“出版過程歷盡波折,尤其在《國安法》的威脅下,特刊幾近難產。”《立誌》精选《立場新聞》在2019年香港社会运动期间的报道、摄影作品和数据统计,涵盖催泪弹的“科学”、抗争中的创意、行动的代价等主题,为读者展现香港历史的第一手记录。 2021年12月30日,遭到起诉的锺沛权和林绍桐申请保释被拒,因而继续还押。而在遭警方扣留约30个小时后,《立場新聞》董事吴霭仪、何韵诗、方敏生和周达智则获准保释。 针对《立場新聞》的审判于2022年10月展开,历时57日审讯,裁决时间经三度押后,最终到2024年8月29日作出判决,案件由起诉至裁决已横跨33个月。 最终,法官郭伟健裁定锺沛权、林绍桐和其母公司罪成,认定《立場新聞》的政治理念是本土主义,同时“意图煽动憎恨中国中央政府或香港政府及憎恨司法”,裁定具有犯罪意图。控方呈堂的17篇文章中,共11篇被法官裁定具煽动意图;锺沛权及林绍桐分别被法院判囚21个月和11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