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264 个项目
年代:Maoist Era (1949-1978)
年代:Reform Era (1978-2012)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264 items
影视
我的母亲王佩英
1970年1月27日,北京一所幼儿园的清洁工王佩英,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十万人公审大会上被宣判,然后和另外十几名政治犯一起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由于王佩英宁死不屈,在刑车上呼喊口号而被勒死在刑车中。四十年后,她的女儿可心,带着疑问,开始寻访母亲的故事。通过母亲的同事、难友和专案组等人员的讲述,渐次发现了母亲“现行反革命”的经历。王佩英为了守护良知,选择站出来捍卫尊严与自由说出真相,而甘愿经受残暴酷刑的折磨。纪录片反映了文革的残酷,以及对人的摧残。
图书
镇反沉冤: 我的劳改三十年
本书作者王丕忠,1914年出生于江苏苏州,毕业于燕京大学,曾于国民党政府财政部做职员。1949年后被中共留用。1951年中共镇压反革命,王丕忠以匪特罪被拘捕,判刑12年,服刑期满后被迫继续留在农场改造,直到1981年获得平反。在1989年六四事件后,时年76岁的王丕忠起笔叙述几十年来被监禁和劳动改造的经历。作者在自序中提到本书的创作动机,“促使我拿起笔来的直接动因,则是当时(1989年春)发生的那场尽人皆知的政治事件。我把自己亲历这一事件的全过程写在了本文后记中,并视为全文不可分割的主要内容。”同时提到:“本文名为《镇反沉冤―我的劳改三十年》,它不是小说,是事实的记录。在我动笔之前还自定戒律,据事实录,不许有丝毫夸张和渲染。” 全书以平实客观的笔触记录了许多监禁劳改、政治运动中的历史事实,为研究这段历史提供了细节和佐证。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E9%95%87%E5%8F%8D%E6%B2%89%E5%86%A4-%E6%88%91%E7%9A%84%E5%8A%B3%E6%94%B9%E4%B8%89%E5%8D%81%E5%B9%B4-Chinese-%E7%8E%8B%E4%B8%95%E5%BF%A0/dp/B0CM716BCF。
图书
我的西域,你的东土
《我的西域,你的东土》第一版出版于新疆民族问题爆发的标志性事件——乌鲁木齐 "七五事件 "之前两年。"七五事变 "是乌鲁木齐的一场民族仇杀,造成数千人死伤,被视为维吾尔族与汉族全面敌对的转折点,也是新疆治理从经济发展转向政治高压的转折点。此书因此被认为具有先见之明,走在了历史的前面。在写这本书之前,王力雄曾被以 "窃取国家秘密文件 "的罪名关押了 40 多天。但这次入狱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收获,那就是结识了同为政治犯的维吾尔族人穆合塔尔。王力雄说:"正是因为穆合塔尔,这本书才有了新的视角。新疆不再是文件、书籍和资料中的符号,而有了实实在在的血肉、情感甚至体温。
图书
新编五七右派列传
按照中共官方统计数据,反右运动中约55万人被直接划为右派,遭受迫害。这些人,以及其他受反右运动牵连的人,除了极少数为人所知之外,大多数无人知晓。作者申渊也于1958年读大学时被划为右派,后投身于反右运动历史资料收集和研究。他曾编著《五七右派列传》,试图呈现反右运动及其受害者的本来面目。该书共分四卷约120万字,收录约600名右派的故事,包含约240张历史照片。2016年反右运动60周年之际,申渊又以原著为基础,编著《新编五七右派列传》,收录人数扩增到1588名。沙叶新、武宜三都参与了此书的编撰工作。
文章
关于《天安门文件》真伪的新证据
很少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能像[《天安门文件》(中文版译名《中国“六四”真相》)这样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本书中的政府内部档案来自一位化名“张良”的人,自称是中共高官。该书得到几位著名西方中国问题学者的加持。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目前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教的林培瑞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翻译和编辑,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的夏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该书甫一问世就因来历不明而受到批评,张良的匿名身份也更加令人不信服。这些文件既包括之前已流出的政府各部门文件,也有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会议记录。大多数学者对前者并无异议,但对后者则表现出较大疑虑,有人认为书中有些对话的语气过于矫揉造作,或似乎混入了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内容。 香港著名出版人鲍朴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大多数人似乎都认为尽管文件出处将永远是一个谜团,但这些文献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鲍朴以严谨的态度,通过将这本书中的内容与过去二十年中出版的其他相关书籍进行比照,指出书中文件与其他材料不符之处,对该书的真伪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鲍朴的结论是:《天安门文件》并非中共内部档案,来源可疑,不能用来帮助理解 1989 年 6 月 3-4 日晚的屠杀平民事件。鲍在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末尾写道,这些绝密文件只是虚无缥缈的“幻影”,不能当作历史的基石。
图书
新发现的毛泽东 (上)
作者王若水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曾担任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并得以参与高层意识形态的讨论,对毛泽东的为人和毛泽东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他是中共体制内难得的一位有独立人格以及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在他因癌症去世后,他的妻子冯媛帮助他整理出这本遗著,2002年由明报出版社出版,被评价为“第一部最为全面、最为深入论述毛泽东和他思想的著作。”
图书
新发现的毛泽东 (下)
作者王若水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曾担任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并得以参与高层意识形态的讨论,对毛泽东的为人和毛泽东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他是中共体制内难得的一位有独立人格以及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在他因癌症去世后,他的妻子冯媛帮助他整理出这本遗著,2002年由明报出版社出版,被评价为“第一部最为全面、最为深入论述毛泽东和他思想的著作。”
文章
出身论
遇罗克(1942年5月1日-1970年3 月5日), 工人、自由撰稿人、公共知识分子,出生在中国东北的知识分子家庭(二十世纪上半叶东北一度被日本占领)。遇罗克的父亲曾获国家奖学金在东京早稻田大学学习,母亲来自北京的一个富裕家庭,在东京女子高中学习商业。回国后,两人开始经商、结婚并育有三个孩子。中共掌权后,他们一家被定为资产阶级,像其他 "黑五类分子 "一样受到迫害。其父于1952年因逃税指控被捕,后被释放。1957 年,遇罗克的父母被打为右派,送进劳改营。1959 年,遇罗克以优异成绩从高中毕业,但作为“不良阶级”的后代,他被禁止上大学。1961 年,他获准到北京郊区的一个农场工作,在那里他意识到阶级身份的特殊意义——地主及其子女甚至会被打死。1964 年,他回到城市,在一家机械厂当学徒。遇罗克意识到,在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他是“贱民”中的一员,无论他相信什么,或是如何努力工作,都将永远受到谴责。 这些经历成为遇罗克写下这篇文章的原点,该文也成为毛泽东时代最著名的文章之一。遇罗克在文化大革命开始时写下这篇一万多字的《出生论》。文中,他,"黑五类 "正在成为一个永久的底层阶级,而中国的统治者则来自红五类,即 "红五类":贫下中农、工人、革命军人、革命官员和革命烈士,包括他们的家属和子孙。文中他警告大众,新的统治阶层基于血统。 这篇文章发表在遇罗克和他的哥哥遇罗文创办的刊物《中学文革报》上。1967 年1 月,《中学文革报》印了约三万册,年轻人开始在北京四处散发该报,每份售价两分钱,几小时内就销售一空。2 月,他们又印了八万份。很快,每天都有数百封信件寄到遇罗克所在的邮局——多到他不得不亲自去取。这些信件详细描述了共产党的政策给他们带来的苦难。人们从全国各地赶来拜访他们,对终于有人揭露了中国共产党的统治方式感到激动。编辑部之后扩大到 20 人,还主办辩论会和研讨会。 1967 年 4 月,杂志被关闭。遇罗克仍保持自由,并开始撰写关于经济不平等的文章,1968 年1 月被捕。两年后,即1970 年 3 月 5 日,遇罗克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被执行枪决。
影视
围观者
2013年8月,中国对前中共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的所谓审判在山东济南中级人民法院进行,各地民众纷纷赶往现场。记者刘向南拍摄下了现场的情景。
文章
黄雀行动
六四”民主运动被血腥镇压之后,中共在国内大肆搜捕参与民主运动的骨干分子。一些香港人组织了秘密渠道,帮助民运人士逃离大陆,代号“黄雀行动”。本书作者江迅是资深媒体人,详细介绍了“黄雀行动”的经过。
文章
全球女权主义者口述访谈
作为中国最重要的女权活动家和思想者之一,艾晓明接受了密西根大学Global Feminisms Project的访谈。在这篇访谈中,艾晓明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以及对中国女权发展现状的认识以及展望。
影视
我们的娃娃
本片记录了发生在2008年5.12四川大地震前后的故事中。讲述者主要是遇难学生的父母,其间也穿插了传媒工作者、独立学者、网络作家、地质专家、环保和法律工作者的评述。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对川震的看法。
图书
王怡牧师文集:背负十架——中国家庭教会史
王怡是中国宗教领域的知名人物,也是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他1973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后任教于成都大学,投身基督徒,成为牧师,他所负责的成都秋雨圣约教会是中国最有名的家庭教会之一。 该教会位于成都一栋办公楼,拥有自己的书店、神学院和学前教育机构。教会定期举行数百人的聚会。后来,教会内部出现矛盾,与此同时,王怡更加直言不讳地批评政府。2018 年,他批评习近平取消任期限制,以便自己成为中国的终身统治者。2018年12月9日,王怡和秋雨圣约教会上百名基督徒被警方逮捕,教会随后被官方取缔。2019年12月30日,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王怡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和非法经营罪获刑9年。 本书根据王怡牧师2018年在秋雨圣约教会的授课录音整理而成。前五章由王怡牧师亲自审阅,但王怡牧师在完成后五章审阅前被捕。这些文章涵盖了王怡牧师关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会在中国作为典范的角色、秋雨圣约教会在中国的角色,以及中国家庭教会的历史。
文章
大饥荒年代中农民的反抗
至今在中国,始终有人试图否定1960年曾经发生大饥荒,其理由之一是:如果发生了大饥荒,为何看不到农民的抗争?的确,历史上一旦发生大饥荒,农民为了活命,会抢粮,骚乱,乃至爆发起义,但在1958-1962年间,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似乎看不到农民抗争的相关记载。但事实并非如此。本文搜集事实,以证明农民反抗的存在。
图书
人民不会忘记:八九民运实录
本书由“香港记者协会”出版,汇总了几十名记者的六四报道。初版于1989年7月发行,在六四20周年再版。
影视
人民代表姚立法
姚立法,湖北潜江市电视大学教师,2006 年人大代表换届选举独立候选人。本片纪录了姚立法在普通人群中普及人大代表选举法,自己以实际行动参与基层选举的故事,通过媒体和人们的反映生动地展现了当今中国基层民主意识的萌动。
图书
我所亲历的政治运动
本书是多位作者的合集,其中大部分作者曾任中共高官,例如李锐、萧克等人。通过作者的回忆,可以了解毛泽东时代的历次政治运动,包括文革、反右等以及多起冤案,例如胡风案的细节,有相当的说服力。本书1998年由中国大陆的中央编译局出版社出版。
影视
上访
纪录片《上访》国内发行版由《众生》《母女》《北京南站》三部分组成。第一部《众生》串联起多个上访人的不同故事,他们因为不同的事由走上了上访这条路, 聚集在北京的“上访村”。导演赵亮在片中力图全景式地展现上访人群的经历,解释什么是上访,人们为何要上访,以及如何上访。 第二部《母女》记录了一对农村母女的上访故事。母亲戚华英从女儿小娟四岁起就带着她从江苏到北京上访,漂泊十二年。《母女》的故事在《上访》三部中横跨时段最长,从1996 年一直到2008年,见证了一个女孩在十多年上访生活中的成长,不仅呈现了中国上访者的悲哀,也揭示了旷日持久的上访如何影响下一代的命运。上访者不独被打压、排挤,在媒体中也无话语权,甚至在媒体的操弄下更加边缘化。该片还涉及对中国政府以精神病为名强制监禁异议人士的问题。 《北京南站》將镜头对准奥运会中面临被改造的上访村。在这里,虽然是十几二十人同处一室,上下铺相连,访民们好歹还算是头顶一方屋檐。然而,奥运来了,为了翻新北京南站,推土机和铲车开来了,平房被推倒,窝棚被压平,桥洞被堵死,城管保安警察你追我赶,访民们连仅有的生活用品也没有抢出就被驱散。 导演在回顾他的拍摄过程时曾说,拍截访的人时他就尽量穿得像截访者,要拍上访的人,就要尽量穿得像上访的,“几套行头,拍摄也尽量低调,尽量拿小机器” 。该片获得夏威夷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以及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纪录片人道奖。
图书
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
本书作者杨继绳是中国官方新闻机构新华社的资深记者,有几十年新闻工作经验。他对文革结束之后中国的政治浪潮,以及高层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知之甚多,并掌握了很多第一手资料。他本人也做了大量采访,包括对赵紫阳、朱厚泽、李锐、任仲夷、安志文,田纪云等重要当事人的访谈。《中国改革年代的政治斗争》于2004年11月首次在香港出版,当局因此对杨继绳进行了一系列打压。本书于2010年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再版。
影视
明信片
王荔蕻退休后履行公民责任,从关心中国的女权问题开始走上维权之路。她为福建三网民事件曾连续九天每天给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写一封信,呼吁当局放他们回家过年。为此于2011 年 3 月被当局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其案于 8 月 12 日由北京朝阳区人法院开庭审理;在将近一个月后的 9 月 9 日,法院作出有罪判决,判处王荔蕻有期徒刑 9 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