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35 个项目
年代:The Cultural Revolution Period (1966-1976)
年代: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Period (1957-1958)
档案主题:Oral and Personal Accounts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35 items
图书
血纪——从反右到文革
本书作者孔令平居住在重庆,曾经在年轻时被打为“右派”,历经中国共产党的历次政治运动,经历悲惨。本书取材于作者自身经历,从出生一直写到2009年。
图书
血的神话
1984年,胡耀邦派出1300余名工作人员前往湖南道县调查1967年发生的大屠杀。作者谭合成作为媒体工作人员一同前往,在当地获得大量机密文件和访谈资料,完成了十万字的纪实文章。但不久后,由于政治环境变化,反资产阶级自由化运动开始,谭被告知其文章无法发表。谭决定继续调查,多次独自前往道县做采访、补充原稿。谭搜集的资料多达数百万字,仅案例就有近 400 个,采访了几乎所有同意接受采访的关键人物。 2010年,他经由香港由天行健出版社出版《血的神话——1967年湖南道县文革大屠杀纪实》,全书共九卷、83章、超过50万字。根据谭的调查,从1967年8月13日到10月17日的66天里,道县所在的零陵全地区有 9千多无辜村民因被扣上反革命罪名而被杀或被迫自杀,其中包括妇女儿童。与杀人事件有直接牵连者达1万4千多人,其中国家干部426人,农村基层干部2767人,共产党员3880人。不同于之前国内出版的以知识分子受迫害为侧重的文革史,这本书呈现的是无辜百姓在文革期间遭受的系统性暴力。书中不但有大量被杀者的言行与生存状态,也有大量杀人者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言行与生存状态,使普通读者得以对这一惨案形成全方位、多侧面的了解。杨继绳(参见本站关于杨继绳的条目)认为,目前流传于海内外的关于这场大屠杀的资料大部分源自于谭的调查与采访。 该书于2011年再版,2016年出版修订版,全书扩展至70万字。2017年,经谭合成同意,牛津出版社出版了由美国著名翻译家毛雪萍和郭建教授翻译的<a href="https://global.oup.com/academic/product/the-killing-wind-9780190622527?cc=us&lang=en&">精简英文版</a>。
图书
夹边沟记事
夹边沟是甘肃酒泉县一处关押被划为右派的人的劳改农场。从1957年10月开始,那里羁押了近三千名右派知识分子。1961年10月,当上级纠正了甘肃省委的左倾错误,开始遣返右派犯人时,幸存者还不到一半。作家杨显惠历时5年,采访了一百多位当事人,在高度忠于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完成了这部纪实性小说。此书最初于2002年由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同时也收入杨显惠的其它中短篇小说。
影视
辽西纪事
1959年,在辽宁省西部荒凉的凌源地区,来了一批沈阳高校的知识分子右派,他们要在这里和监狱的刑事犯们一起劳动改造,挖矿山修建铁路。共产党如何改造知识分子?这些右派知识分子经历了什么样的遭遇?胡杰的镜头还原了这段历史。
影视
国营东风农场
1950年代末,数十万中国人因批评中国共产党而被打成“右派”,其中就有来自云南昆明的200名教师、学生和干部。1957年,他们被送到位于云南弥勒市的国营东风农场,在农村进行了21年的思想改造。这些囚犯亲眼目睹了大跃进。在农村,他们参与了森林砍伐、农业和工业项目。这些项目导致了 1960 年代初的大饥荒。后来,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批从城市知青下乡的年轻人来到了他们的营地,与他们一起劳工。 1978年,这些“右派”人士终于平反并获准离开弥勒市。 通过那些被迫害和流放的人的故事,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毛泽东时代的政策和政治运动。导演胡杰收集了数十个与国营东风农场囚犯以及工作人员的采访,讲述了这个漫长而又复杂的故事。这些受访者的亲身经验和记忆不仅揭示了这200名“右派”人士在国营东风农场的生活,也展示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过程及后果。
图书
经历:我的1957年
出生于1932年的和凤鸣,在甘肃日报工作期间,和丈夫王景超被打为右派,于1958年4月下旬,被下放到酒泉的安西农场劳动,丈夫则被送往著名的夹边沟农场。1960年大饥荒时期,她的丈夫饿死在夹边沟农场,她则活了下来。作为幸存者的她撰写回忆录,记述她被划为右派后,被发配至安西农场进行劳动改造的经历。本书于2001年由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可于此处阅读:https://web.archive.org/web/20060630134444/http://www3.nbnet.nb.ca/stao/wlcp_huofengming.htm。
图书
中共五十年
本书作者王明是中共早期元老,“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之首。1942年延安整风后,以王明为首的国际派在中共党内失势,王明逐步被毛泽东排挤出领导层。1956年王明旅居苏联,在书中叙述了他与毛泽东几十年的恩怨——从中可以了解中共早期党史。
图书
寻找家园
《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在海外流亡期间撰写的一本散文集,分为三卷。在这本书中,高尔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家乡江苏小镇高淳,到苏州,再到兰州、酒泉、敦煌、北京、成都,直到美国,高尔泰的命运随着历史跌宕起伏,历经苦难、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流亡异国。尽管这部作品极具文学性,但高尔泰在书中使用了真实的人名和地名,使这部作品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他对大饥荒,以及对敦煌研究院在 "文革 "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打压等的书写。 高尔泰在一次[访谈](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130211408/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804.html)中回答为什么写这本书时说道,“所谓寻找家园,无非就是寻找意义……人生短暂渺小,它的意义,只能植根于身外大的世界和长的历史。我的漂泊感和无意义感,也就是一种世界没有秩序、历史没有逻辑、个人没有着落的感觉,似乎是一种宿命。我写作,无非就是对这种宿命的抗拒。” 2004年,《寻找家园》前两卷审查删节版本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但仍有删节。本站上传版本为2009年由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版的繁体三卷足本。
图书
蒙恩历程
作者李景沆,甘肃省天水市人,1949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数学系,同年秋,被聘为天水一中数学教师。1957年被划为右派,送甘肃酒泉夹边沟劳教近三年;1960年恢复天水一中教师工作,至1962年摘掉右派帽子,1978年平反直至1980年被调至天水师范专科学校(2000年升为本科院校——天水师范学院),1987年秋退休后,去教会专职侍奉。 1957年,李景沆被打成右派后送夹边沟劳教,1960年被转送至条件更恶劣的高台明水河农场。本书为其自传,记录了作者本人的生命和信仰历程。第四章《夹边沟苦难生活纪实》、第五章《回家后的生活纪实》,叙写出一个基督教徒在夹边沟的生活纪实。本书2003年由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发行,2004年再版。
图书
上海生死劫
《上海生死劫》(又名《申江夢迴》)是女作家郑念的一部自传,最早于1986年出版了英文版,随后被译为多种文字出版。书中郑念记述了从文化大革命开始到1980年代初出国这段时间的个人经历。1966年上海红卫兵以革命的名义对她进行抄家和逮捕,之后她被拘禁六年,在此期间,始终坚持自己无罪,坚持与不公正的制度相抗争。1973年郑念出狱后,得知自己的独生女儿郑梅平早自己入狱不久后受迫害而死,继而查找女儿的死因。此书追述了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如何被政治改写。
图书
风雨人生路 :一个残疾苦囚新生记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了文革“十六条”。不久,上海青年技工、1957年曾被打成右派的刘文辉传写小册子和传单,明确反对文革,反对“十六条”、反对专制暴政。他于当年11月26日被逮捕,四个月后被以反革命罪判处死刑枪决。刘文辉是目前所知因反文革被公开枪杀的第一人。本书作者刘文忠是刘文辉的同案犯,也是他的弟弟,被关押十三年后得到平反。在这本自传里,刘文忠详细记述了刘文辉的思想和遭遇。
图书
林昭 不再被遗忘
本书收录了多篇悼念林昭的文章.包括了林昭之死, 以及林昭的爱情,追求与幻灭等等。 本书由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出版。
图书
劫后长忆 —— 十年动乱纪事
本书作者穆欣是早期中共党员,1950年代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文化大革命初期,担任中央文革小组成员。1967年被打倒并关入诏狱(秦城监狱)。此书于1997年在香港出版。由于作者的身份,此书有助于了解文革前和文革初期的高层情况。
图书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为什么是毛统治中国 本书展示了毛泽东戏剧的一生,揭示了大量闻所未闻的事实:毛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怎样坐上中共第一把交椅,又是如何一步步夺取中国。作家张戎夫妇为完成这本书,花费十年,访问过数百名毛的亲友,与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见证者及各国政要等。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E6%AF%9B%E6%B3%BD%E4%B8%9C%E9%B2%9C%E4%B8%BA%E4%BA%BA%E7%9F%A5%E7%9A%84%E6%95%85%E4%BA%8B-%E5%BC%B5%E6%88%8E/dp/6263100389。
影视
记忆林昭
独立导演老虎庙2010年开始拍摄此片,并于2012年完成,随后又作了修改。本片采访了林昭生前恋人甘粹,以及钱理群、崔卫平等多位独立学者,是对林昭记忆的有力补充。本片曾入围2012年阳光华语纪录片奖20佳。
文章
我的一生(附:中国往何处去)
文革爆发时,杨小凯是长沙市一中的高中生,1968年1月12日他发表了《中国向何处去》一文,系统性地提出了“极左派”红卫兵的主张,批判中国官僚特权阶层,主张按照巴黎公社的原则建立“中华人民公社”。据杨小凯回忆,当时由于父母同情刘少奇的观点和彭德怀的观点而被打倒,自己在学校里倍受歧视,无法加入红卫兵,就参加了造反派,反对血统论。后杨小凯因此文被判刑十年。杨小凯于2004年去世。本文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望。
影视
我的母亲王佩英
1970年1月27日,北京一所幼儿园的清洁工王佩英,被以现行反革命罪,在北京工人体育场召开的十万人公审大会上被宣判,然后和另外十几名政治犯一起押赴刑场执行枪决。由于王佩英宁死不屈,在刑车上呼喊口号而被勒死在刑车中。四十年后,她的女儿可心,带着疑问,开始寻访母亲的故事。通过母亲的同事、难友和专案组等人员的讲述,渐次发现了母亲“现行反革命”的经历。王佩英为了守护良知,选择站出来捍卫尊严与自由说出真相,而甘愿经受残暴酷刑的折磨。纪录片反映了文革的残酷,以及对人的摧残。
图书
我所亲历的政治运动
本书是多位作者的合集,其中大部分作者曾任中共高官,例如李锐、萧克等人。通过作者的回忆,可以了解毛泽东时代的历次政治运动,包括文革、反右等以及多起冤案,例如胡风案的细节,有相当的说服力。本书1998年由中国大陆的中央编译局出版社出版。
图书
回顾暴风雨年代
本书收集了北大校友的 25 篇文章,有20位北大毕业生回忆了他们亲身经历的文化大革命,讲述了他们在北大的所见所闻。本书收录的回忆文章,及到几件有重要影响的事件。例如:1967 年聂元梓赴沪串联的幕后指使、翦伯赞教授遭受迫害含冤自尽的某些细节。也有作为学生对文革中错综复杂矛盾的观察,以及对文革前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梳理。这些回忆为北京大学文革史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Retrospect-Stormy-Days-Chinese-Fook/dp/1683721292/ref=sr_1_4?ie=UTF8&qid=1523033749&sr=8-4&keywords=dixie+w+publishing+corporation
影视
红色美术
本片采访了当年的画家、红卫兵以及今天中国和英国的收藏者、研究者,力图呈现文革宣传画的产生、流传及影响。在片中讲述个人故事的有:《毛主席去安源》作者刘春华、广州画家李醒韬、广州老红卫兵周继能等。北京、广州的美术馆主持人、美术评论家、当年将中国宣传画带去英国的记者、教授、研究者等,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对文革美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