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16 个项目
年代: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1912-1949)
档案主题:Communist Party Political System
档案主题:The Anti-Rightist Campaign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16 items
图书
在历史的风陵渡口
本书是高华继《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之后又一力作,从作者一九八八年至二○○四年发表的论文精选而成,涵盖民国史、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等领域。高华捕捉历史过程中“现在”和“过去”的互动关联,对这场影响深远的中国共产党革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严谨实证的研究方法,勾画了历史复杂斑斓的画面,呈现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多重面向。
图书
血书:林昭的信仰、抗争与殉道之旅
本书是美国杜克大学连曦教授的心血之作。2018年3月,由美国Basic图书出版公司(Basic Books)出版英文版本。2021年由台湾商务出版社出版中文版。本书基于大量的史料以及第一手的访查,重新建构林昭的一生。描绘了新中国诞生前后的政治发展,呈现了大时代下知识分子坚韧的意志与信念。 如需购买本书,请访问[出版商](https://www.cptw.com.tw/book/06040162)或书商。
图书
陈诚先生回忆录——国共战争
陈诚,字辞修,别号石叟,曾任国民党军长、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参谋总长,国民党军队败退台湾后,任行政院长、副总统、国民党副主席。《陈诚回忆录》系列丛书于2005年由台湾国史馆出版发行。全套丛书共分六卷:《北伐乎乱》(一卷),《国共战争》(一卷),《抗日战争》(两卷),《建设台湾》(两卷)。《国共战争》一卷包括“剿共——从军回忆之三”,”陈辞修先生言行纪要“、”往来函电“三部分。有关五次围剿及“戡乱战争”之经过,本书中保存了大量原始史料。蒋中正与辞修先生之间往来函电亦是在本书中首度公开。
图书
中国“左祸”
本书作者陆建华(笔名文聿),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蓝皮书》副主编,1996年当选北京市十大杰出青年。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共党史上的历次激进政治运动,从建党初期一直讲到十年文革。2005年,陆因涉记者程翔“间谍案”,被中国以“涉嫌泄露国家机密”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十年。本书于1993年由天地图书出版社出版。
图书
武宜三作品集(1)
作家武宜三是香港五七学社创办人。香港五七学社成立于2007年,学社宗旨为收集、整理和研究一切有关1957年反右运动的资料和文献,并进行传播与出版,尽力还原和呈现反右运动这一段严酷迫害整治知识分子的历史真相。多年来,武宜三呕心沥血整理出反右受害者名录,编成《1957年受难者姓名大词典》,由其任总编辑的五七学社出版公司还出版了《五七右派列传》一书。 本书是他的政论文集之一。该文集主要包含50多篇他于2004-2009年间发表和未发表的政论文章,从历史、时事、文化等多个角度对中国共产党进行批判。
图书
武宜三作品集(2)
作家武宜三是香港五七学社创办人。香港五七学社成立于2007年,学社宗旨为收集、整理和研究一切有关1957年反右运动的资料和文献,并进行传播与出版,尽力还原和呈现反右运动这一段严酷迫害整治知识分子的历史真相。多年来,武宜三呕心沥血整理出反右受害者名录,编成《1957年受难者姓名大词典》,由其任总编辑的五七学社出版公司还出版了《五七右派列传》和《新编五七右派列传》等书。 本书是他的政论文集,包含近百篇他于1999-2017年间发表和未发表的政论文章和活动发言等,主要包括历史和时事分析,侧重对受迫害知识分子和政治异见者的介绍与评论。这些人往往被当局称作“汉奸”,而武宜三认为中共才是真正意义上出卖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汉奸。 武宜三的另一本文集《陈毅是个好同志吗》也收录于本档案馆。
图书
20世纪后半叶历史解密
图书
寻找家园
《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在海外流亡期间撰写的一本散文集,分为三卷。在这本书中,高尔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家乡江苏小镇高淳,到苏州,再到兰州、酒泉、敦煌、北京、成都,直到美国,高尔泰的命运随着历史跌宕起伏,历经苦难、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流亡异国。尽管这部作品极具文学性,但高尔泰在书中使用了真实的人名和地名,使这部作品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他对大饥荒,以及对敦煌研究院在 "文革 "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打压等的书写。 高尔泰在一次[访谈](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130211408/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804.html)中回答为什么写这本书时说道,“所谓寻找家园,无非就是寻找意义……人生短暂渺小,它的意义,只能植根于身外大的世界和长的历史。我的漂泊感和无意义感,也就是一种世界没有秩序、历史没有逻辑、个人没有着落的感觉,似乎是一种宿命。我写作,无非就是对这种宿命的抗拒。” 2004年,《寻找家园》前两卷审查删节版本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但仍有删节。本站上传版本为2009年由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版的繁体三卷足本。
图书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毛泽东:鲜为人知的故事 为什么是毛统治中国 本书展示了毛泽东戏剧的一生,揭示了大量闻所未闻的事实:毛为什么会加入共产党,怎样坐上中共第一把交椅,又是如何一步步夺取中国。作家张戎夫妇为完成这本书,花费十年,访问过数百名毛的亲友,与毛共事、交往的中外知情人、见证者及各国政要等。 购书链接:https://www.amazon.com/%E6%AF%9B%E6%B3%BD%E4%B8%9C%E9%B2%9C%E4%B8%BA%E4%BA%BA%E7%9F%A5%E7%9A%84%E6%95%85%E4%BA%8B-%E5%BC%B5%E6%88%8E/dp/6263100389。
图书
司马璐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
司马璐(1919—2021)是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史专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延安遭到政治迫害,离开延安,1941年被开除出党,后持续参与倡导民主活动。1952年司马璐在香港出版《斗争十八年》,叙述自己从投奔共产党到醒悟,并最终选择自由的曲折历程。他对若干中共领导人物,如瞿秋白、张国焘等作过深入的专门研究。其回忆录《中共历史的见证》按内容分为三章,第一章写个人经历,第二章写中共第一代人物,第三篇专论毛泽东与周恩来的斗争。
图书
新发现的毛泽东 (上)
作者王若水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曾担任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并得以参与高层意识形态的讨论,对毛泽东的为人和毛泽东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他是中共体制内难得的一位有独立人格以及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在他因癌症去世后,他的妻子冯媛帮助他整理出这本遗著,2002年由明报出版社出版,被评价为“第一部最为全面、最为深入论述毛泽东和他思想的著作。”
图书
新发现的毛泽东 (下)
作者王若水早年在北京大学学习哲学。曾担任中共党报《人民日报》的副总编辑,并得以参与高层意识形态的讨论,对毛泽东的为人和毛泽东思想有深刻的认识。他是中共体制内难得的一位有独立人格以及思考能力的知识分子。在他因癌症去世后,他的妻子冯媛帮助他整理出这本遗著,2002年由明报出版社出版,被评价为“第一部最为全面、最为深入论述毛泽东和他思想的著作。”
文章
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
上世纪90年代,历史学者陈永发对中共建政之前长达二十年的鸦片经济做了基础性研究,并完成专著《红太阳下的罂粟花:鸦片贸易与延安模式》。此后,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文章越来越多,新的资料陆续出现。中共延安政权的鸦片经济现象,也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图书
中国共产革命七十年
陈永发教授的这本书从中国近代史的角度来研究中共历史,将其分为三个阶段:革命夺权、不断革命、告别革命,深入探讨中共历史上的三大问题:民族主义,基层权力结构,思想改造和控制。该书2000年由台湾联经出版社出版。 该书可于<a href="https://www.linkingbooks.com.tw/LNB/book/Book.aspx?ID=61046-0301&vs=pc">此处</a>购买。
图书
联共、共产国际与中国 (1920~1925)
该书作者李玉贞,1997年出版。该书内容全部取自解密的原苏联重要档案,书中205份文件几乎全都是首次发表,揭示了1920~1925年间莫斯科与中国关系的各个层面,以及鲜为人知的内幕。从中可以看到,苏联共产党才是共产国际的真正决策者。该书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中苏两国、中国共产党与共产国际、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莫斯科与中国朝野各派政治势力的复杂关系,为研究历史提供了重要线索。
图书
谁是新中国
作者辛灏年试图分析辛亥革命以来的中国现代史,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乃是专制制度的复辟,中华民国才代表了中国走向共和之路。本书上卷对中国国民党的历史进行辩护及澄清,认为国民党不是中共所称的“反动派”,下卷则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历史展开批判。该书于1999年由美国蓝天出版社(Blue Sky Publishing House)首印,2012年6月由香港夏菲尔国际出版公司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