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15 个项目
年代:Reform Era (1978-2012)
档案主题:Intellectuals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15 items
图书
积极生活
这是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崔卫平的一本文章合集。书名由汉娜阿伦特受到启发,涉及了从诗歌、电影到政治、伦理的宽广领域,讲述了这样—些富有魅力的人及其精神结构与生活故事。包括海子、王小波、阿伦特、伍尔夫、波伏娃、塔尔柯夫斯基、克里玛、赫伯特、哈维尔等。在这些看似互不相干的名字背后,提示这两个互相依存的精神维度:一方面,是建设我们身处其中的外部世界:另一方面,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两者不可偏废。本书2003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曾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图书
张祖桦文集
张祖桦是中国的一名独立学者。早年曾任共青团中央常委、中央国家机关团委书记等职。后任职于民间研究机构,主要从事政治现代化、宪政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治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是中国2008年“零八宪章”的重要参与者。本书是他的一本政论文集。
图书
甘粹:北大魂——从林昭到八九民运
本书是2007年创刊的《往事微痕》期刊丛书,原载《往事微痕丛书·纪实卷·之六》,主编是黄河清。甘粹,中国人民大学学生,1957年划为右派,与从北大过来的右派学生林昭一起在资料室劳动,而成为恋人。后甘粹被发配新疆,等他回来时,才知道林昭已被杀害。本书是甘粹一部结合八九民运追忆林昭的书稿,全文十四万字。
图书
大国沉沦:写给中国的备忘录
本书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的一本政论文集,是《单刃毒剑——中国当代民族主义批判》的姐妹篇,内容涉及中国政治的许多方面,包括:一党独裁、权贵资本主义、维权、“六四”、民族主义等。
图书
20世纪后半叶历史解密
图书
寻找家园
《寻找家园》是高尔泰在海外流亡期间撰写的一本散文集,分为三卷。在这本书中,高尔泰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从家乡江苏小镇高淳,到苏州,再到兰州、酒泉、敦煌、北京、成都,直到美国,高尔泰的命运随着历史跌宕起伏,历经苦难、家破人亡,最后不得不流亡异国。尽管这部作品极具文学性,但高尔泰在书中使用了真实的人名和地名,使这部作品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特别是他对大饥荒,以及对敦煌研究院在 "文革 "期间对知识分子的残酷打压等的书写。 高尔泰在一次[访谈](https://web.archive.org/web/20240130211408/https://www.aisixiang.com/data/80804.html)中回答为什么写这本书时说道,“所谓寻找家园,无非就是寻找意义……人生短暂渺小,它的意义,只能植根于身外大的世界和长的历史。我的漂泊感和无意义感,也就是一种世界没有秩序、历史没有逻辑、个人没有着落的感觉,似乎是一种宿命。我写作,无非就是对这种宿命的抗拒。” 2004年,《寻找家园》前两卷审查删节版本由广州花城出版社出版;2011年,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增订本,但仍有删节。本站上传版本为2009年由台湾印刻出版社出版的繁体三卷足本。
图书
刘晓波纪念文集
本书是在诺贝尔和平奖得主刘晓波去世之后,由蔡楚主编的一本怀念刘晓波文章的合集。
影视
记忆林昭
独立导演老虎庙2010年开始拍摄此片,并于2012年完成,随后又作了修改。本片采访了林昭生前恋人甘粹,以及钱理群、崔卫平等多位独立学者,是对林昭记忆的有力补充。本片曾入围2012年阳光华语纪录片奖20佳。
文章
我的一生(附:中国往何处去)
文革爆发时,杨小凯是长沙市一中的高中生,1968年1月12日他发表了《中国向何处去》一文,系统性地提出了“极左派”红卫兵的主张,批判中国官僚特权阶层,主张按照巴黎公社的原则建立“中华人民公社”。据杨小凯回忆,当时由于父母同情刘少奇的观点和彭德怀的观点而被打倒,自己在学校里倍受歧视,无法加入红卫兵,就参加了造反派,反对血统论。后杨小凯因此文被判刑十年。杨小凯于2004年去世。本文是他对自己一生的回望。
图书
科学·民主·理性:许良英文集
中国知识分子许良英是一位科学思想史学者,也是一位积极捍卫人权的勇士。他经历过中国最极端的政治风暴,在1977年中国稍微开放后又开始言说。该书收集他在1977-1999年之间的政论,最初由香港明镜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后许良英的家人将其制作成PDF版,希望能在网上流传,让更多读者看到。
图书
何家栋文集
何家栋是中国一名出版家。早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9年以后,创办工人出版社,是共产党的宣传喉舌之一。1957年被定为右派分子,后又被打成“反党分子”。1965年,经康生点名,下放到山东成武县,交地方管制达14年。“文化大革命”被揪回北京批斗,殃及家人,致使母亲及两子非正常死亡。 1979年,“右派”改正及彻底平反后,任工人出版社常务副社长兼副总编辑。1983年创办《人生》月刊,1984年创办《开拓》文学杂志,因发表刘宾雁《第二种忠诚》被查究,1985年辞职离休。上述周报、双月刊和网站均被当局停刊关闭。何家栋探讨中国结束专制制度向宪政民主制度的发展道路,写了大量文章。他本人有着60年的“红色出版家”生涯,但却从未有过出版自由,就连他自己的文集也一直没有机会出版,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未亲眼见到印制成册的文集――那些印好的书遭到中国当局的查抄没收。 文集可于<a href="https://www.fellowspress.com/shop1/p/-4">此处</a>购买。
影视
格拉古之书
该片记录了作家张先痴怎样从一个军人成为一个囚犯,又成为一个独立思想作家的经历。这个经历和思想历程正如俄罗斯的作家索尔仁尼琴。片名取自张先痴的书名《格拉古轶事》,带领观众走进中国的古拉格群岛——位于四川的一处劳改营。那里呈现了极端环境下的人性和鲜为人知的惨烈历史。片长42分钟,拍摄于2012年。
影视
祭高华
高华是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2011年因患肝癌在南京病逝,年仅57岁。高华教授生前着重研究中国现代史,是中共党史、毛泽东研究的专家,其多本著作在海外出版,《革命年代》一书是唯一一本在大陆出版的。他的代表作《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延安整风运动的来龙去脉》在香港出版后被认为是中共党史著作的经典,但很快成为禁书。胡杰导演通过这个纪录片,记录了高华生前的音容笑貌,表达人们对高华哀悼和纪念的深情。
影视
许志永
中国人权活动家许志永博士,因为长期在中国倡导公民社会而两次入狱,2023年4月被中国政府判处有期徒刑14年。独立导演老虎庙在四年间跟踪拍摄许志永及其参与倡导的公民运动,拍摄从2009年许志永参与创办的公盟法律研究中心被查封开始,到2014年许志永第一次入狱结束。2014年4月23日,老虎庙在个人YouTube频道上发布了纪录片《许志永》,记录了许志永的公民抗争史以及公盟的重大事件。
图书
长江长江
1989 年 3 月,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了《长江长江》一书,当时正值北京爆发天安门学生抗议活动前。该书促进了这一民主思想的发酵,对三峡大坝决策过程中的技术官僚主义提出了质疑——三峡大坝最终将以防洪和发电的名义在长江上筑坝。该书由记者戴晴编辑,她是著名共产党革命烈士的女儿,后成为国家领导人叶剑英的养女。该书对三峡大坝的决策过程提出了质疑——众多科学家、记者和知识分子认为这一过程并不民主,没有考虑到来自不同角度的观点。 书面世之时,恰逢中国最大的政治会议两会在北京召开,戴晴等人努力将书送到两会代表手中。六四天安门事件后,戴晴作为天安门事件的组织者被抓,监禁于秦城监狱十个月。《长江长江》一书也被检举为“一本宣扬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书,是一本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书,是一本为动乱与暴乱制造舆论的书”本书随后即下架,部分印刷本被焚毁。《长江长江》也成为三峡决策过程中的第一本禁书。该书后来被翻译成英文,成为国际上了解三峡工程问题的一本重要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