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En
Zh
Open main menu
关于我们
全部馆藏
民间历史地图
创作者
民间历史简报
联系我们
其他资源
全部馆藏
显示集合中的 8 个项目
创作者:Gao Hua
创作者:Bao Pu
创作者:Wang Xiaolin
仅条目标题和简介
全文
排序
标题升序
标题降序
创作者升序
创作者降序
创建日期升序
创建日期降序
每页
10
20
50
8 items
图书
在历史的风陵渡口
本书是高华继《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之后又一力作,从作者一九八八年至二○○四年发表的论文精选而成,涵盖民国史、中共党史、当代中国史等领域。高华捕捉历史过程中“现在”和“过去”的互动关联,对这场影响深远的中国共产党革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以严谨实证的研究方法,勾画了历史复杂斑斓的画面,呈现了二十世纪中国历史的多重面向。
图书
顾准和他的时代
本书是介绍中国经济学家、历史学家和思想家顾准(1915-1974)的一本著作。顾准是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为中国的经济改革提供了重要理论基础。他同时也致力于钻研政史哲,翻译过数本关于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外国经典著作,撰写过大量文章。由于他秉持独立思考精神,敢于提出异议,在反右运动和文革等时期多次遭受政治迫害(关于顾准的更多信息参见本网站关于顾准的条目)。通过对其生平、思想及其所处时代的记录与解析,这本书呈现了顾准如何在一个压制独立思想的时代坚持对“人生而具有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追索和探寻” (作者自序)。本书于2015年由香港大山文化出版社出版。
文章
肃“AB”团事件的历史考察
70余年前,一场大规模的革命恐怖浪潮席卷中共领导的江西苏区。在一轮名曰“肃AB团”的大清洗中,几千名红军官兵和根据地内的党团员及普通群众惨遭杀害。高华此文要研究的是:毛泽东为何要在红军和根据地内发起“打AB团”?毛为大清洗寻找的依据是什么?大恐怖与建立新社会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毛在掌握中共实权后不再采用“打AB团”的方式解决党内矛盾?
图书
红太阳是怎样升起的
延安整风运动是深刻影响二十世纪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这场运动是由毛泽东亲自领导的中共党内第一次大规模政治运动,也是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的滥觞。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运用他所创造的思想改造和审干、肃反两种手段,全面清除了中共党内存留的五四自由民主思想的影响,彻底转换了中共的“俄化”气质,重建了以毛泽东为绝对主宰的上层结构。本书作者历时十余年,搜寻考辨大量历史资料,在考辨史料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延安整风的前因后果及运动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力图再现这场运动的历史全景。本书最初于2000年由香港以中文出版社出版,2019年译成英文,由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购书链接:https://cup.cuhk.edu.hk/index.php?route=product/product&product_id=2307。
图书
李鹏六四日记
《李鹏六四日记》由中国共产党前总书记赵紫阳的政治秘书鲍彤之子鲍朴推出。以一份据称李鹏在六四天安门事件期间的日记手稿而成书,新世纪出版社原订于2010年6月22日在香港出版。1989年六四天安门事件发生时,李鹏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和国务院总理。日记内容由1989年4月15日至6月24日为止。鲍朴表示除了把日记由原本的简体字转为繁体字以外,书中内文“不加,不减,也不会改”。此书后在美国出版。
文章
关于《天安门文件》真伪的新证据
很少有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书籍能像[《天安门文件》(中文版译名《中国“六四”真相》)这样引起如此大的争议。这本书中的政府内部档案来自一位化名“张良”的人,自称是中共高官。该书得到几位著名西方中国问题学者的加持。当时在普林斯顿大学(目前在加州大学河滨分校)任教的林培瑞和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黎安友对这些材料进行了翻译和编辑,时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的夏伟为该书撰写了序言。 该书甫一问世就因来历不明而受到批评,张良的匿名身份也更加令人不信服。这些文件既包括之前已流出的政府各部门文件,也有高级领导人之间的会议记录。大多数学者对前者并无异议,但对后者则表现出较大疑虑,有人认为书中有些对话的语气过于矫揉造作,或似乎混入了领导人的公开讲话内容。 香港著名出版人鲍朴在这篇文章中指出,大多数人似乎都认为尽管文件出处将永远是一个谜团,但这些文献仍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鲍朴以严谨的态度,通过将这本书中的内容与过去二十年中出版的其他相关书籍进行比照,指出书中文件与其他材料不符之处,对该书的真伪问题提供了进一步的信息。鲍朴的结论是:《天安门文件》并非中共内部档案,来源可疑,不能用来帮助理解 1989 年 6 月 3-4 日晚的屠杀平民事件。鲍在这篇文章的英文版末尾写道,这些绝密文件只是虚无缥缈的“幻影”,不能当作历史的基石。
图书
薛明剑、孙冶方兄弟
本书是介绍中国两位经济学家薛明剑和孙冶方兄弟的一本著作。薛明剑(1895-1980,原名薛萼培,参加辛亥革命学生军后改名,“明剑”意指“剑除满清,为朱明报复”)是“中国近代民族企业经济学的创始人,现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民间社会活动家,教育家和学者”(作者自序)。他曾任中华民国国大代表、国民党参政会参政员及民选立法委员。孙冶方(1908-1983,原名薛萼果,因作为地下共产党员遭逮捕获释后为安全而改名)则是共产党员,1949年后中国的重要经济学家,在文革中受过迫害,改革开放后再度受到重视。 作者讲述了兄弟二人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时指出即使身处不同的政治壁垒,两人对于民生(人道)的关注与实践其实殊途同归。 本书 2009 年在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首次出版,2014年中国经济出版社拟再版,但签订再版合同后却因审查而未果。本站上传的版本为2023年在博登书屋出版的版本。
图书
历史学的境界
该书收集了高华生前的部分演讲、书评、时事观察、论文评议和讲课记录等,其中包括他关于革命、内战和民族主义的研究与思考、对龙应台、王鼎钧以及毛泽东等人作品的评论,及其访台期间对台湾社会和政治现实的观察。除此之外,这本书里还收录了高华的部分讲课记录,涉及历史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以及国家历史叙事的生产和民间历史的书写,使读者可以进一步了解高华的治学理念和方法。 该书于2015年11月高华病逝四周年前夕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出版社因此受到中宣部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处分。